【江湖说️学习日记 69 拒绝面霸】
[打卡宝宝]:嘿黑~
[打卡日期]:2019/01/31
[累计坚持]:这是我坚持学习的第69天️
[学习内容]:管理3 知人善用 拒绝面霸:面试的巨人,行动的矮人
[学习笔记]:你招了一个营销总监,A同志,曾在大外企工作过,面试的时候,你发现他长得气宇轩昂,穿得仪表堂堂,说起对营销的理解,和曾经做过的事情,那更是口吐莲花。你非常高兴地把他收入麾下,像得了个宝一样。但是没想到,他入职之后,业绩平平,工作被动,缺乏思路和执行力,还经常抱怨公司没给他施展的空间。而相反,另一个候选人,B同志,相貌平平,也不怎么爱说话,入职后,兢兢业业,业绩非常突出,得到客户、同事,还有上司的交口称赞。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A同志给了你很好的面试印象,但B同志没有。而面试印象,并不能反应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一小时的面试,就要判断一个人的真实能力,是非常不容易的。甚至,还有很多文章、培训教授应聘者,如何利用面试官的心理缺陷,成功通过面试。因此,面试,就变成了一场没有硝烟、但是惊心动魄的心理攻防战,给企业增加了选到正确的人的难度。
应聘者都集体补过钙了,你说你作为CEO不培训一下,说得过去吗。这一讲,我就和你聊聊“选人”这个环节中,“面试”这个绕不过去的问题。
️一、概念:拒绝面霸
面试官的三个心理缺陷:首因效应、光环效应、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首因,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人的心理有一个“缺陷”,就是首次接触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最为深刻,甚至很难改变。所以,为了留下“先入为主”的好印象,应聘者常常绞尽脑汁。他们会找最好的照相馆拍摄证件照、商务照,找专业人士打磨几十遍简历,把面试官可能问到的问题,用题海战术,面对镜子背诵千遍,训练出把背台词背出流露心声的感觉。相反,作为面试官,你的考验就是,避免第一感给你造成的心理倾向。
光环效应,是指对一个人的某种优点,或者缺点产生深刻、突出的印象后,这种优点或者缺点,会像月晕的光环一样被夸大。这是种常见的以偏概全的心理倾向。比如面试者“不经意”提到,他曾参加创业大赛拿到第一名。你眼中的他,立刻开始闪烁光环,创新、坚韧、吃苦、有领导力等等词汇拼命往他身上贴。你看到他的上一份工作在世界五百强公司,立刻觉得,他一定有着流利的英语、国际化视野、极高的职业素养等。所以,作为面试官,你的考验就是,避免“以貌取人”,或者是“以简历取人”。
近因效应就是,你花了一小时面试,最后礼貌地问:有什么我没问到,你想说的吗?他这时候想:总算让我等到了!然后,慷慨激昂地发表了一番对行业趋势的观点,对公司成就的赞美,以及对面试官的职业性的敬佩,深情并茂,甚至声泪俱下。你之前的判断,很可能被他最后5分钟的“演讲”改变了。因为,最近或最后的印象往往是最强烈的,可以冲淡在此之前产生的各种因素。同样,在多人面试的时候,如果几个人水平差不多,面试官会对最后一个人印象最深。聪明的应聘者,会在可能的情况之下,想尽办法让自己正好被排在最后一个。
光环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上世纪20年代提出的。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则是由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于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这两个人的理论,成就了很多的“面霸”。
二、运用场景:
给面试官的三个建议
第一,做好岗位说明书。
岗位说明书,就是这个岗位的职责是什么?比如需要开拓新市场。需要的能力是什么?比如拜访陌生客户的能力等。很多管理者不喜欢做这件事,觉得说不清楚。恰恰是因为这个“说不清”,让选人变得“看不准”。
第二,还是从制度的角度来解决。
比如增加面试次数。我在微软技术团队时,任何一个人进微软,要经过7轮面试,每轮独立给出是否录用的建议。就和打游戏一样,如果两个人写了“不录用”,你根本打不到BOSS。另外,也可以把岗位说明书里提到的,这个职位需要的10种能力,列出对应的准确的问题,减少面试官的随机发挥。
第三,做面试培训。
经过考核,才可以担任公司的面试官,提高面试的质量。
三、小结:认识拒绝面霸
选人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面试。如何才能避免首因效应、光环效应、近因效应,过滤掉面试技巧100分,实际能力50分的“面霸”呢?
应该依靠“岗位说明书”,而不是自己的感觉;依靠严谨的面试流程,而不是领导拍脑袋;依靠受过训练的面试官,而不是貌似阅人无数的老板。
[思考应用]:
① 我参加的面试不多但是有两个印象深刻
第一个是上学的时候的假期,想要干点兼职,看到有个酒店招服务生,就去问了问,结果发现这个人力不是很专心,可能也是在忙别的,同样的问题问了我两遍。导致我就没有兴趣面了。不过也有个教训,就是快结束的时候,面试官是个女性。打了个长嗝,我没忍住,就当面笑了出来。结果就又随便的问了个问题就走了,这个事之后,也就学会了处变不惊,长了教训。
② 在临毕业的时候,正值哈西万达开业前,招聘管培生,我面的是技术岗一共三轮面试,前两轮都是单独面试,主管和经理,因为知识储备和相关经验还算可以,就轻松过关,第三面是群体面试,印象很深刻,是个上午,有二十多个人黑大啊理工啊,就我一个三表的,说实话有点紧张,哈尔滨万达的高管来了五个参与面试,大家都会当场抽取题目,然后按顺序作答。我的题目是,作为活动的主办方,在活动开始前投影突然故障,你该怎么办。这个题目还算简单,答的也挺好,我想说的是当时几个面试官在面试的时候状态各异。有一直记录,有沉思,有发呆,有一个男的印象深刻,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他那双眼睛一直盯着你,特别犀利,让你看了就不由自主的躲避,后来想,躲也不是办法,而且就他一个人在看面试者,我就也听着他说,仿佛是专门说给他。最后得到了offer ,不过也没有去,现在想想,如果去了,会不会是另外一种生活了。
③ 无论是学生干部还是校园网,我也进行了很多的面试,也花心思用了很多方法去快速的了解面试者,无领导讨论,拓展训练,突发问题处理。我的习惯是问细节,我的要求是看态度,最简单的面试新媒体如果你连看都没看过我们的公众号,那我是肯定不会要的。看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如介绍家乡。看抗压能力,就一直严厉的盯着他。反正是套路满满,也让自己成长了许多。
[坚持习惯]:
学习+早餐+八杯水
[今日感悟]:
无论是面试者,还是被面试者,都要对每一次面试做充分的准备,才不枉对方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