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家的孩子特别喜欢玩儿游戏――最近很流行的“王者农药”,好像中毒一般。抱着手机一刻也不想放下,如果用强硬的方式,逼迫孩子离开手机,孩子就会大吵大闹。小鱼天天唉声叹气,不知道该怎么样制止孩子对游戏的迷恋。
孩子小的时候,小鱼为了鼓励他,经常会用一些奖励的方式来促使儿子完成任务。“我们把这本书看完,妈妈奖励你一颗糖。”“把饭碗洗了,你可以看会动画片。”开始时,孩子很有动力。但是时间久了,会演变成做任何事的“附加条件”。
“妈妈,让我看动画片,我才去刷碗。”“吃了零食,我才要去读书。”完全把做事的初衷改变了!
家长本来的目的,是从积极的一面来引导孩子。结果却让孩子理解错误,我们做这件事情,不是为了从中获得真正的乐趣,而是为了另一件事而做。
做事的驱动力一般分为三类:第一驱动力叫做生存本能。为了生存促使我们本能去做的事一些事,比如,口渴,我们自觉地去喝水。肚子饿,我们自觉的去吃饭。第二类驱动力将奖励和惩罚。就如同我上文提到的小鱼和他的孩子。这种方法虽然会短期内见效,但是从长远来看它剥夺了我们最原始的感觉,既主动快乐的做某事。也就是我们要提到的第三驱动力,内在欲望。
外界刺激和内在欲望是增强驱动力的两个主要手段。
外在刺激包括的方面非常广,可能是一件事,或者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件物品。都可以成为你激发自己改变的动力。比如:有一个女孩儿想要去减肥,她买到比自己身材小一号的衣服,每次看到这么漂亮的衣服,内心充满了想把自己塞进去的冲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注重自己的体重,早日变成完美身材。
内在欲望,是我们真正从心底想去做这件事,把这件事当成一种享受。这时你不会把它当做负累,当做需要坚持才能完成的事情。
你眼中的受不了也许是别人的暖心宝哈!
被wifi绑架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