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那一年,我在自己皱皱的课本边角上写了一句话:
“文字,是我一辈子的情人。”
身边的老师和同学都笑了,你这是要干嘛呀。哎呦,文艺女青年啊。
我沉默不语,我想,你们不懂这句话的意思,文字是我真正的初恋。
今年,我31岁。
谨以此分割线,代表17年过去了。
这17年发生了啥?
我读完了精神医学领域的博士,也曾在500强企业的研发部门工作,后来因为兴趣和价值,转行至临床心理学做博士后,继续专注在大健康这个领域。
希望为了人类的健康,做出有智能有温度的科技。
17年过去了,为了拿到这些光环,我写的文章大部分是和工作相关的文档,为了发表结果,为了申请项目,为了设计试验,为了回应客户需求。有时候,也会被约稿写一些科普文章,推广文案。
但总的来讲,文字,对我而言,不再是一辈子的情人,而成了谋生的工具,而且,还只是工具之一。
这种感觉,在我心里,就像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生命,变成了一个螺丝钉一把工具刀的感觉。
大多文字,都是出于工作,任务,功利,人情而写作。
很少再有年少时,我手写我心的感觉。
年少时,那个会为了写小说而去探险,会在做梦时构思出剧本,然后拿到话剧大赛冠军,会不顾父母反对,之身前去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会是写作团团长,文学社社长,沉迷于各种文学著作,还拿了好几次写作比赛第一名的自己在哪里呢?
被我丢了……
我是从什么时候丢的她?
回溯记忆,是在读博时,教授有一次对我说,你写这些文章有什么用啊?还不如好好写SCI文章,多发几篇Paper啊!这句话似曾相识,想起初中时,老师逮着看小说看电影的同学就会喊“你看这个有什么用?高考会考这个吗?看这个能让你考上清华北大吗?”
“你写这个有什么用?”
“能让你考上名校吗?能让你博士毕业吗?能让你进入名企?评上职称?升职加薪吗?” 如果不能的话,那就别写了,浪费这时间,还不如干点正事。
当我的大脑里,像电影弹幕一样再次播放这些对话时。
3年前的我,会被突然袭来的大脑对话击倒,觉得自己真是矫情,快点该干嘛干嘛,没什么用的文字就别写了。
2年前的我,知道了这些对话只是一些想法,一些假设,既不代表真理,也不代表事实。
我开始怀疑这些对话,问自己,究竟什么是有用的?有用的标准是什么?
1年前的我,终于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
如果你做一件事,能让你感受到活着真好啊,能让你有一种生命力被唤醒激活的感觉,那么它就是有用的。
换句话说,如果有一天当你已经足够有钱,有不再为了赚钱而赚钱的选择自由,你依然愿意去全心投入(flow)干这件事,那这件事,对你而言就一定是有用的。
简言之,你做一件事,能让感知到,你之所以为你,是因为你在做这件事。那这件事对你来讲,就一定是有用的。
这是17年后,我对一件事对你的生命是否有用的定见。
这时候,就算有100个人跑来劝阻你,大喊,你做这件事有用吗?不干正事!
别管他。
因为他们不是你。
我来到简书,是因为我是那个,在14岁时就写下文字是我一辈子的情人的人。是因为我曾经,视文字为初恋。
然而,为何我一年前就想明白这个答案,今天才宣告来到这里,承诺每日写作,哪怕每日只是一小段话。
因为,我知道重拾写作,坚持像年少时那般珍爱他,每日都能坚持我手写我心,对现在的我来讲,并非易事。
就像是一对破镜重圆的恋人,男女主角,拥抱在一起,说要重新来过,语气激动,表情坚定,但内心忐忑。
事实上,一年内,我写了一些文章,有一些自己也还满意,但每一篇自己很满意的作品,我总是花了很长时间思考,表达,修改,才能让自己觉得能拿的出手。
哈,年少那个戏谑自己文字如尿崩,谁与我争锋的自己,没了,难道我就这样,“泯然众人矣了吗?”
我看到了,追求有完美作品才会发布的背后,是对自己多么深的自恋啊。啊。啊。啊。啊
但,讲真,我突然想换个活法。。
人活着,不是为了一天天长大,然后“溟然众人矣。”
人活着,也不是只为了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而且,有用没用,谁说了算呢?
人活着,很简单,我不想扯太深太复杂的人生哲学。
我想,人活着,就是为了好好活着。
这个好好活着,就是说在每一刻,你都能全然沉浸于当下,让当下的自己,活出自己真心热爱的样子。
我想,尽管人生充满了未知和多舛,但每一个热爱自己的当下,联结起来,也一定会构成一个热爱自己的人生。
尽管,热爱的人生中依然会遭遇不幸,失败,迷茫。
但是,无论生活呈现什么样的真相,其实都并不妨碍,我们活出自己真心热爱的样子?
你想想,难道不是吗?
在不幸之中,内心依然不舍对人生的热爱,活出一个自己真心热爱的样子?
那样的你,是在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