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思考关于思考的问题,大多数时候还是从功利或实现目的的角度去看待思考的,重在理清思路,来指导实践的开展。
一下子说起来,好像就把思考这个东西变成了工具一样。确实,我在这个阶段似乎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在思考思考的工具性上了。是什么导致了我这样想呢?思考确实是一件非常费神的事情,买个菜、交个朋友、玩个游戏、聊个天都需要审慎思考的话。恐怕大脑会不堪重负,所以我很本能在地在一个阶段的开头就先对这一阶段的目标作了一番思考,来告诉我自己,我需要在什么地方费心费神,并期望能有成效。
根据这一阶段我对我自己的要求和成长需要,于是我把我需要非常谨慎思考的方面分为了班级管理和教学上,至于在其他方面,只是潦草地确定为享受生活、活出自己、没心没肺。在如此明确的目标之下,我还是觉得思考这两方面的内容大概也会让我累的不行。于是我一再制定我的目标,将其明确为思考必须是能够迅速有效达成目的。那样,我就能够大幅度地葆有自己心灵自由的空间。
归根结底,我为什么勤思考,真的不是因为勤,而是懒。因为懒得被繁琐缠绕,所以选择直白有效;因为懒得故技重施,所以选择研究创新;因为懒得被追着跑,所以才选择尽可能地跑到工作的前头。懒,在某种程度上,真是幸福的生活的源动力。
也正是因为懒成了这个样子,才会思考怎样思考才能高效。这里面或许有一些学科性质在,也帮助了我确立思考问题的模式。
我所擅长的思考模式和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比较像: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
如果把这种思考模式展开以后,可能会涉及以下的问题:思考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思考问题产生的成因(内外因)、思考其中涉及的主体及相关影响、其未来可能产生的后果、如果不加以干涉这可能会带来什么潜在的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哪一项措施只能解决当前问题而不能长远可持续地对学生有影响,是否需要告知家长这个问题的存在,问题解决后如何将其教育效果进行更广泛的辐射等。
这是我非常推荐的思考模式,从现象到本质,了解其形成的原因,根据其具体特点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作一定的影响生活。这样思考,我认为基本能够考虑得全面的同时,对之后的行动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虽然这是作为语文老师的一种常用思考模式,但是其推广性是存在的。但其实,根据不同的学科色彩,我们完全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思考模式,先种下一颗种子,然后积极浇灌营养,待其长大。
在我的身边,有一位非常优秀的班主任,我观察过她的一些治班行为,我可以非常有底气地说她的思考模式与我不同,更侧重一种理性科学的思考。如果说我是选择在和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帮助他们修磨出轨的轨迹,那么她更像是一趟夜间列车的灯,用一种明亮直接的光照亮着前进的方向。说实话,她是我的学习楷模。
面对要与班级学生强调一个校规校纪需要遵循的时候,我常用的做法是,举一个类似的违纪例子,旁敲侧击、感悟体验式地让他们明确这个校规校纪确立的意义,然后卒章显志阐明自己对孩子们的要求。而她有些相反,她会开门见山地向学生宣布这一校规校纪,阐明违反校纪校规的利弊,然后通过利弊比较,让学生们形成遵守纪律的共识,最后作为班级管理章程写进班级手册里。一旦出现类似问题,首先按照班级管理规定进行一番处理,然后她会换位思考式地与其交谈,从而达成个体与个体间的共识。这是这样的一个方式,围绕在她身边的孩子团队不断增多,正是因为其科学公正和娓娓道来的美丽。她在这个过程中采取的方式是,先思考如果我是孩子,遇到这件事的时候我会怎么想,经过一番价值取舍后,将其想法直接真诚地传达给学生,形成共识,解决眼前问题和树立规范;其次,在规范建立后,思考如果通过单独约谈、通过有效转变某一个或多个学生现存问题的方式树立学习榜样,从而在班上营造良好的风气;最后,则是通过总结和游戏的方式巩固成果。在我看来,这位老师的方式着实高效,与其思考方式密不可分。
由此可见,结合学科色彩,每个人都能够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式,然后作用于自己的班级管理上。在最后,我还是鼓励大家懒一点,勤点思考清楚你所面临的问题,那么你将收获到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