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在树上吱吱的叫着,院子里槐树的叶子像是有点瞌睡。
爹和娘在床上睡的很熟,也许是起得太早,也许是干活太累。
一个姐姐带着两个弟弟,猫着腰,捏手捏脚的从床上下来 。他们憋着气轻轻的抬脚放脚,真是静音神器啊!三人穿的都是娘纳的千层底。
三个孩子走出院子,突然大笑。可能觉得自己都表现的太好了,没有惊醒父母。
他们一起去后院,想看看自家是哥哥走了吗?上午约好跟哥哥学沾知了。哦!太好了,哥哥不仅没走,还有两个自称是哥哥朋友的男孩子在院子里等着他们。
自家哥哥说:好,人齐了,我们出发。
他们几个人一行往村西的小路上走,哥哥和他的朋友每个人手里都拿着长长的棍子,边走边嚼着麦粒。兜里装着半兜子麦粒做备用,又带上几个空瓶子。
等麦粒嚼的有黏度了,就可以粘在棍子的一头。
哥哥让我们在树上找知了。
我们分头去找,姐姐一会儿就找到了一个,兴奋的赶紧喊起来:“快点过来!哥哥,这里有一个!”。
哥哥说:“小点声音,这么大声会把知了吓跑的”。姐姐点了点头不敢再说话了,真的怕知了听见了会飞走。
只见哥哥慢慢的把棍子一点点举高,快接近知了的那一刻,我们几个人身体和眼睛都定在那,动也不敢动,连呼吸都好像停止了。慢慢的,马上就接近知了的翅膀了!这时只听几个人异口同声的喊了出来:哎呀!真可惜!原来扑棱一声,到手的知了飞走了。
弟弟人小心不小:“没事儿,这里树这么多,知了也很多,我们一棵挨着一棵的找,总会沾到得”。
我们继续找,在树上又发现了一个,这次的知了趴地有点高,哥哥垫着脚伸直胳膊,慢慢的靠近知了。说时是迟那时快,哥哥猛的一下粘住了知了的翅膀,知了无论怎样做最后的挣扎,逃不走了,这只倒霉的知了被我们装进了备用的瓶子里。
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哥哥的瓶子里装了不少的知了。这次姐姐央求哥哥让她也试试,哥哥满口答应,然后给她讲了要领。
姐姐按照刚才哥哥的样子把麦粒放到嘴里嚼,嚼的有了黏劲,把它在粘在棍子的一头。她吩咐两个弟弟找知了,两个弟弟很快在同一时间发现了知了。
大弟弟说:“沾这个,这个空隙大。."
小弟弟说:“这个矮,容易沾到。”
姐姐说:“你们别争了,我还是先沾矮的吧”。
姐姐按照哥哥说的步骤,在快靠近时,对准知了的翅膀要有速果断出击。
哇!真的旗开得胜粘住了一只,大弟弟负责把知了从棍子上取下来,小弟弟负责把知了装进瓶子把拧紧瓶盖。
如果捉住大家都开心极了!如果知了飞了两个弟弟就会指手画脚告诉姐姐你应该&¥#@¥#,三个人叨叨着,不知不觉已经沾了半瓶。
快乐的时间过的总是飞快,不知不觉天快黑了,几个小姐弟即没有感觉到时间已经不早,也没感觉到后背的衣服都湿了大半截,更感觉不到此刻他们的脸上就像非洲人跳舞时画的妆。
哥哥在旁边提醒了一句:我们回家吧!
落日的余晖照着他们的后背,一群小伙伴都高高兴兴的抱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蹦蹦跳跳的说笑谈他们的趣事。
唯有小弟走的最慢。不时地看着手中的瓶子,一遍遍数着到底装着几只知了,而他的姐姐时不时的停下来等着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