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一招,人生大不同
伴侣向你抱怨工作辛苦,你建议“那就辞职吧”,结果对方更生气了;朋友倾诉失恋的痛苦,你安慰“下一个会更好”,对方却觉得你完全不懂TA。
为什么我们好心给出的安慰和建议,却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呢?
美国知名心理研究员麦可·索伦森的《倾听的力量》(也译作《正向对话》)揭示了其中的奥秘。这本书是他耗费五年时间,通过总结归纳500多个咨询案例写就的非暴力沟通宝典。
为什么我们都不善于倾听?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急于解决问题,却忽略了先处理情绪的重要性。当别人向我们倾诉时,我们常常不自觉地跳入“修复模式”,想要立即给出建议和解决方案。
然而,索伦森指出,大多数人倾诉时,首先需要的是情绪被理解和接纳,而不是立刻获得解决方案。无效的回应(如否定情绪、急于给建议、盲目乐观)往往会加剧倾诉者的孤独感和误解。
四步认同法:沟通的“瑞士军刀”
《倾听的力量》的核心是提出了一个简单却极其有效的方法——“四步认同法”。这套方法就像沟通中的“瑞士军刀”,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人际交往场景。
第一步:共情倾听
共情倾听不是简单地保持安静,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努力理解对方的处境和感受3。这要求我们:
全神贯注:放下手机,停止手头的事情,真正关注对方。
邀请他人敞开心扉:通过开放式问题鼓励对方分享更多。
配合他人的情绪:试着从对方的角度感受事情。
第二步:情绪认同
情绪认同是通过语言表达,让对方感觉到你真正理解了TA的情绪。例如:
“这件事听起来真的让人很沮丧”
“我明白你为什么感到难过”
即使你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也可以先认可他们的情绪。这一点非常重要,但常被误解。
第三步:提议鼓励(在适当情况下)
只有在对方情绪得到充分认可和接纳后,并且情况允许时,才可以谨慎地提供建议或帮助3。方式包括:
先询问对方是否需要建议:“你想听听我的想法吗?”
请求对方允许你分享自己的想法:“我可以分享一个类似经历吗?”
第四步:再次认同
在对话的结尾,可以再次表达对对方情绪的理解和支持,让对话有一个圆满的结尾。例如:“再次感谢你愿意和我分享这些,我知道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四步认同法”几乎适用于所有人际关系场景:
1. 亲密关系
当伴侣抱怨工作压力时,与其立即给出建议,可以说:“听起来你今天真的很难熬,承受这么大压力一定很辛苦吧?”然后再问:“需要我做些什么吗?”
2. 亲子沟通
当孩子因为考试失利而沮丧时,不要急于说“下次努力就行”,而是先认可情绪:“没能考好确实让人失望,你看起来很难过。”
3. 职场交往
同事对项目进展不顺感到焦虑,可以先表达理解:“这个项目确实挑战很大,感到焦虑很正常。”然后再讨论解决方案。
4. 朋友交往
朋友倾诉感情问题,不要轻易说“我早就说TA不适合你”,而是先认可:“投入一段感情却没有得到期待的结果,确实令人伤心。”
“四步认同法”的核心是先理解沟通对方的情绪。
人的本性是七情六欲,情绪化是最显著的特点,无论男生女生都是情绪的产物,女生尤甚。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会有不同的决策。上面提到的四步法是概括出来的方法论,当真正理解了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可不必拘泥于这四步法,而根据不同的情绪状态自由随心的应对。
倾听的奇迹力量
真正的倾听能够创造奇迹。它能让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找到出路,让千头万绪的思路变得清晰起来。
当我们能够放下评判,真正去理解和接纳他人的情绪时,我们就拥有了改善一切关系的神奇钥匙。倾听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修行。
从今天开始,试着在他人倾诉时,先不急于给出解决方案或评判。集中注意力在他们描述的事情上,体会他们可能的感受,并尝试用“这一定让你很失望”或“听起来你当时既困惑又委屈”这样的话,来表达你对他们情绪的理解和接纳。
你会发现,当你开始真正倾听,你的世界和人际关系会发生奇妙的变化。
不得不说,有时候,倾听就是最高的智慧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