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为蜀国的灭亡,觉得惋惜!为阿斗的“乐不思蜀”,感到痛心。其实,开局固然不易,收场也十分困难。阿斗不选择悲壮的方式,却能够安排喜剧式的结局。从某一种角度来看,未尝不是一种生存智慧。
阿斗亲率太子、诸王及群臣,恭恭敬敬地投降。丝毫没有难过的表情,可见建国与亡国,对他而言,都是小事一桩,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好死不如赖活,使阿斗用苦笑来回应背城一战、以身殉国的忠谏。他心里想:这样不切实际的“高调”,谁不知道?然而降能保命,战必死,他自有选择。
一百多天之后,司马昭下令,要阿斗带着妻子儿女前来洛阳。他来到洛阳,被封为安国公,当然满心欢喜。司马昭为了试探阿斗的内心世界,请他吃饭。在余兴节目当中,刻意安排蜀国风情。随从无不感慨万千,唯独阿斗嬉笑自若。司马昭非常感慨地说:“人而无情,竟然到了这种地步!”郤正连忙警告阿斗,也没有效果。司马昭干脆直接询问阿斗:“想念蜀国家乡吗?”阿斗也直率地回答:“此处很快乐,为何要思念蜀国?”郤正在旁,建议他应该答以“祖先坟墓都在那里,心中每一想到,都十分难过”。司马昭再问一遍,阿斗便按照郤正的话,一字不改地照着回答。司马昭说:“这不是郤正的口气吗?”阿斗坦诚地说:“是郤正教我这么说的!”想不到阿斗这一招的功效,奇特至极,竟然把司马昭活活笑死。司马昭费多大心思,才打败阿斗。却经不起阿斗的亡国残俘姿态,落得笑死自己。斗不过司马昭,刘禅就选择圆滑的装傻,装傻是一种生存法则,正所谓难得糊涂!
我们推崇阿斗的弟弟刘谌,当刘禅决定投降时,他怒不可遏地痛责兄长:“君臣合力,做背水一战,为国而死,才有面目见祖先于地下。”劝告无效时,赶到先主刘备的牌位前,痛苦禀告,然后回家砍杀家人,再行自杀,表现不愿意当亡国奴的骨气和勇气。然而,我们也欣赏阿斗这样“宁愿自己受辱,也不要老百姓再做无谓牺牲”的做法。
若是设身处地,站在阿斗的立场,从小看到刘备对诸葛孔明的礼遇。接位以后,凡事由相父安排,自己不斗蟋蟀,又能做什么?我们嘲笑他是扶不起的阿斗,实在也应该看看历史上的统计,显赫人物的第二代都没有多大的出息。十七年后,吴国的孙皓,受封为归命侯,照样向晋武帝投降,难道他和阿斗一样,也是扶不起的少主?
有时候,做人就需要圆滑点,圆滑的示弱,圆滑的糊涂,圆滑的生存。刘禅的示弱和糊涂其目的就是为了生存,为自己而活着,仅此而已,这又有什么错呢?诸葛亮强就听诸葛亮的,司马昭强顺司马昭的,谁强听谁的。这种生存智慧,伴随着刘禅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