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旧忆】大井台

在樊城,井不下十余处,而大井台的井,却是令人震撼的大!

它四周用青砖围成斜坡,井栏用石头围起五十公分高,拼接的石条有十根左右,又用木头搭了架子,裝上辘轳,以方便人们打水。它的大,可以用7岁小学生十八人围观来形容,水面深度也有二,三米的样子。

大井台历史不可考,史志上无记载。大井台因井而形成地名,它位于市中心,旁边是繁华的劳动街,四官殿,上边又是热闹的火巷口。

我家距大井台有点远,小时候并不常来玩。但每年却因过年,必须要来一次的。

大井台别称豆芽缸,因井水优良,生出豆芽香,脆,甜,一直是樊城人的口福之一,有襄阳人过江来,专门抓几斤回去的。这里制作豆芽的作坊只有两家人,全是手工操作,过年时就供不应求了。我这时就会被大人差遣:“去豆芽缸排队去”。

记忆中的大井台,旁边有棵大树,居住在这里的人家,全靠井水淘米、洗菜、涤衣,每天早晚时分,井边总是挤满了大姑娘小嫂子,打出一桶水倒入木盆里,开始洗衣服,并吱吱喳喳议论着张家长李家短,不一会,红黄蓝绿衣裙在井边舞动,形成一道艳丽风景。男人们则在井边大树下抽烟歇凉。夏季,是居住在井边人们的惬意时光,他们常常在炎热的天气中,赤膊站在井台上,用整桶的井水冲淋降温,独享着这份清凉。有的人还会把啤酒、西瓜等吊入井中浸泡,到晚上取出来时,冰凉浸肺,比现在的冰镇冷饮更健康。

井边还住着一位老奶奶,每年夏季摆摊买凉粉,只见她用一个满是窟眼儿的洋铁片,在搪瓷盆里的凉粉上一转,又白又嫩的凉粉丝就出锅了,装入碗里,加入蒜泥,薄荷、米醋、麻油,调制成又凉又酸的消暑小吃,每碗卖两分钱。在没有冰柜的年代,一碗凉粉已经是夏天最奢侈的享受了。

如今,随着城市拆迁改造,许多旧房旧物消失了。井台是注满乡愁的地方,所以人们才会有背井离乡之说,我这个迷失在外的游子,却总是回忆那排队抓豆芽的时光。但愿这老井还健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