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企鹅智库
企鹅智酷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众媒时代:2015中国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通过80页的数据和洞察,带给你关于媒体的最新思考,以及人与信息无缝交互的未来景象
- 用户阅读兴趣变了:年轻用户的喜好正在重塑媒体的表达;
- 用户消费场景变了:晚间场景成为媒体争夺的“黄金时段”;
- 内容生产方式变了:内容分发渠道重塑,小微生产团队崛起;
- 内容服务方式变了:基于社交平台的内容传播和服务引发更紧密的互动……
媒体至此迎来了一场全产业链的变革,组织崩溃,平台重塑,个人崛起。我们将其定义为一个全新的“众媒时代”。
多媒体内容与场景融合,媒体内容与社交和服务融合,整个变革最动人的部分正在开启——媒体变得无处不在,一切皆「媒」。
01 媒体的边界正在消失
传统意义上的费媒体进入到媒体领域,拥有自己的媒体。媒体也不再局限于内容生产,而是进入到其它领域。
02 众媒 · 叙事迁移 年轻用户的喜好,正在重塑媒体表达
- 移动端,碎片化,浅阅读,有趣的,个性化…
- 互动的,图片的,软性的广告更容易被年轻人群体接受。
- 移动视频内容
- 媒体叙事迁移的要素:移动优先,社交互动,多媒矩阵(图片,视屏,服务结合,多中断跨屏同步体验),细分用户(提取不同用户标签画像,个性化会送信息和服务)。
03 小微创作力释放
新媒体:内容运营机制革新,内容生产方式外延,新技术革命,传播链条社交化。
自媒体:提升专业度,差异化定位,社群运营,打造交易链条。
04 商业品牌,科技公司,开始强势「媒体化」
商业机构实现媒体价值关键路径:
企业媒体账号——确立品牌媒体形象——发起热门活动——汇聚用户粉丝——形成社群传播——实现媒体价值。
实现强黏性和强关联的媒体传播价值。
05 降维打击:抢夺「制空权」三维重构媒体空间
个体节点化:每一个用户都成为媒体传播的「动态节点」,具有多重价值属性。
移动互联网是一张由 终端,内容,人,服务 这四个要素链接、交织成的一张巨大的网,每个人都是这些网上的动态节点。
将个人节点的能量激发出来,是新媒体传播与运营的要义。对用户的精准测量与定位,是提供个性化服务、精确化运营的基础。
过去对用户动态位置的测量是不可能的,而当用户「数据化」后,一切变的可能。用户数据采集的渠道主要包括:内容消费平台、社交平台,购物平台,智能硬件。
社群媒介化:移动时代「社群」被宠幸定义,拥有了更多影响媒体传播的作用力。
媒体不再是网络新闻获取的唯一渠道,社交网络和社交产品开始衍生出媒体属性。例如:微信,微博。
社交网络的流量强势正在转变为媒体分发控制力,通过分发算法调整,控制媒体的流量命脉。进入,人们越来越依赖社交平台获取新闻。
社群媒介化,打通到达用户的最后一公里。社交平台应用的深化,带来「社群」的发达以及社群媒介化。社群不等于社交平台,它是平台上人群的有机聚合于互动。
进入社交平台不一定意味着占领了渠道,激发「社群」能量,才能有效大通道大用户的最后一公里。
拥有地理位置定位的手机,为群功能提供了丰富的使用场景。活跃的本地群数量增长率高达366%。
社群承担两个核心功能:新朋友和新信息。加入陌生人社群后,更看重从中获取新信息,这类用户占比为63.8%,36.2%的用户希望充陌生人社群中结交新的朋友。
热门话题在社群中引爆,热门剧的社群讨论在短时间内引爆,形成高速增长态势。
场景入口化:「场景」对媒体的价值进一步深化,成为移动传播时空度量的新维度。
场景的意义可以上升到「入口级」。场景可以成为信息流,关系流与服务流的新入口,因为也是移动空间的新入口。要使场景成为入口,就要向特定场景的个体提供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内容+社交+基于同一场景的关联服务。
共性场景:在一般人群中具有共性的
个性场景:与个人特征相关的
对共性化场景的理解与运用,是移动服务的标配。
个性化场景就是用户节点位置的综合体现,对个性化场景的定位与利用能力,是未来的移动媒体竞争方向。
二十年的18点到24点,是移动用户主要使用时段,有超过半数的用户会在这一期间使用移动设备。对媒体而言们充分分析用户场景化需求,才能占领更丰富的用户「碎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