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书&学习都有点厌倦,感觉提不起来精神,早上醒来读了快1小时,脑子里啥都没记得住。坐下来想了想,嗨,又陷入习惯性的、灌输填鸭式的被动读书模式啦!
咱们上学时的学习,就是这样子的,所以容易昏昏欲睡,考试完还给老师了,并没有把知识变成见识或技能,这是把大脑当储存器用,输入太多都是死的。而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把诗书融入到生命体验中,变成自己气质的一部分,这样读书才是鲜活、有生命力的。
太多人讲如何读书&学习的方式方法,比如你去找如何读书&阅读,书太多了,比如高效阅读、快速阅读等等,陷入这些细节中容易忘记初心:为什么要读要学?读书、学习的定义是什么?
可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初衷,无论是什么写下来,时时提醒自己,根据初心去读,或许事半功倍,因为有了筛选、评判标准。
比如我虽然兴趣广泛,可是不出三块(估计大多数人也是如此):
1、工作需要
作为一名图书产品经理,不阅读怎么行?至少要看看同行都在做什么,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参考哪!当然每天审稿、提出优化意见等,也都是在读。
2、未来发展
我对冥想、正念、禅修一直有兴趣,因为总是想寻求生命的答案:为什么活着,如何🉐更好,如何好好生活等。
从2010年起刚开始的感官刺激(兴趣),觉得很有意思、内涵,再到自觉兴趣,从每天的静坐中乐趣多多,情绪稳定多了,学习各类必备知识与技能,自得其乐。再到现在,引以为志趣,与志向与价值观——智慧、好奇心、陪伴——结合起来。
对很多人来说,静坐枯燥而且让人抓狂,对我却是难得而宝贵的独处时光。碰见很多难题时都会坐一坐,在真实的体验中放松而专注。每天5分钟,胜过一辈子。这或许,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做“好之”“乐之”的事,哪还需要外人碎碎念督促、自控力强迫推呢?
如果你拖延、难自控一件事,或许是真的不够热爱这件事。趁早放弃了吧!
3、好奇心
我总有强烈的好奇心,想去了解不认识的世界和人,这好奇心让我总想知道背后是什么。因此,有时候发现面临对很多很有兴趣,却并不深入的难题。比如出于工作需要跟作者们打交道,陪伴写作过程中会提到些写作建议,正好个人也有兴趣,看到很多朋友们都开始写,也对写很有好奇心,于是报名2个写作类微课,忍住了报另外1个班的冲动。然后发现,压根没有时间跟着学!
困惑中,在分答上跟萧秋水老师提问:
兴趣很杂,报的微课上不过来,很纠结。心里也知道应该学以致用,学精一些再说,还是很贪心。
秋水老师很快回答:
佛教一再强调不要贪、嗔、痴。对于学习来说,这样的一种贪婪其实还是贪婪,所以我建议,要么节制,要么戒除。当然,无论节制或戒除并不是不发展兴趣,而是掌握好节奏。
我的建议是每一个不同的阶段去发展一个主要的兴趣,不要多头并进,那样精力当然顾不过来。 在这一个阶段里面,最主要的兴趣是什么呢?所有的事情都围绕它去进行,就等于有了一个目标,围绕着目标的学习就会更加高效, 而且也会避免很多的纠结。同时,在学以致用方面我相信也会更好一点。
等到了触类旁通的地步 ,一切都可以打通,学习也就能够进入加速度,很多兴趣也都可以综合起来发展。
听完秋水老师回答,梳理了目前的学习、兴趣:
1、目前最核心、想不断提升的:静坐(冥想、禅修)
2、帮助自己消化吸收、静坐的体验与内容的方式:
1)读书(与静坐主题相关的好书,升级更新见地);
2)写字(解决了对写作班、朋友们都开始写作自己也想尝试的焦虑);
3)做分享(学习讲课技巧和呈现形式,内容以静坐为核心)
3、践行:
1)在自控力lab社群分享冥想,微信公众号继续写文章;
2)不断看这类好书,补充背景知识,提升个人境界;
3)多参与、多分享、先做再说。
这么梳理后就清楚多了,相信很多人也兴趣太多,欠梳理。
总结一下下,供大家参考:
1、梳理初心:想想为什么,发心是什么?自己想得到什么收获?
2、梳理层级:你的兴趣属于感官刺激、自觉兴趣,还是志趣?
3、梳理目标:一个时间段内选定一个最主要的兴趣,所有的事情都围绕它进行,把“选择到底聚焦哪一个兴趣的焦虑”转化到“专注做好一个核心兴趣的行动”上。
同时,推荐一本书给你:《从三分钟热度到一万个小时》,这是第一本兴趣管理书,相信也能帮到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