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最近在准备考研的同学一定有这样一个疑问:如何提升记忆效率?面对庞杂而细碎的专业课知识(尤其是社科类专业)和英语单词,要想先人一步,那么稳定而可靠的记忆力真是如虎添翼。今天我就用心理学知识来跟大家讲讲,如何科学有效地提高记忆效率,打响考研第一仗。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在介绍具体的方法之前,有必要先普及一下记忆领域的几个基本概念。首先是感觉记忆,感觉记忆是你的感官对瞬间接收的信息的短暂存储,有多短暂呢,大概只有0.25s-4s,因此感觉记忆是记忆的最初级的形态,目的主要在于接收信息。短时记忆有时叫做工作记忆,它是指从感觉记忆传递进来的,用于完成当前工作的小容量记忆,有多小呢,实验证明只有7±2个组块大小,同时它存储的时间也很短,一般在一分钟以内。而长时记忆就不一样了,词如其名,它存储的时间足够长,且目前认为容量是无限的,当我们想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经验信息时,长时记忆的内容就会调到短时记忆(或者叫工作记忆)中进行加工。
从以上定义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要想提高记忆,很容易想到以下两种方法:
1. 提升长时记忆量,既然是无限的,那么我们就拼命往里装嘛。
2. 扩大短时记忆空间,突破7±2的限制。
那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以上两种方法可行吗?提升长时记忆量是正确的思路,但是我们别忘了,仓库里装再多东西,如果提取不出来也是无益的。相信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短暂失忆”的经历,一首歌名、某个人名,关键时候就是想不起来了,这不是你忘了,而是当下提取有困难。再看第二个,扩大记忆空间,emmmm,很遗憾,7±2几乎是生理极限,如果你已经成年了,这个量几乎不可能再涨了。那我们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还是有的。
组块
秘诀还是在短时记忆的7±2,还记得刚刚说的一个词“组块”吗?组块可以理解为一个记忆单位,它可以是一个单词,如boy,也可以是一个词组hansome boy,也可以是一句话"I am a hansome boy."组块的大小取决于你对记忆单位的熟练程度,比如说对计算机编程熟悉的人来说,Python就是一个组块,而对编程领域0认知的人来说,这可能就是p,y,t,h,o,n,六个字母,也就是6个组块!
有个利用组块记忆的很简单的例子。大家都背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你完整地背12个词时会很抽象,没有逻辑,但是如果利用组块的思想,那么应该先对12个词进行分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社会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这样分成三组,先记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组块,再分别记忆各自组块下的内容,记忆效率会大大提升。
学会利用联想能力
对记忆的材料有很多分类方法,比较典型的有“语义记忆”和“情境记忆”。语义记忆就是我们背的课文,这些字词内容;情境记忆内容是画面,是对我们当下做的事情的记忆。有没有发现,我们回忆电影画面总是比回忆一篇课文容易很多,这是因为人类发展进程中,文字是较晚出现的,而此前我们记忆的内容都是画面、事件和情感等具体的内容。因此,人类大脑更适合记忆“画面”。
那么很显然,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就是我们提高记忆的第二法宝。譬如让你记一串数字:54648858,你或许可以通过复述而得到记忆,但是几分钟后你很可能就忘了,这其实是如前文所说:通过复述形成短时记忆,但是没有进入长时记忆。如果让你这么记:将数字利用谐音,联想成图像“巫师律师发发死发”,并在脑中想象一个穿着黑袍的巫师和穿着西装的大律师站在一起,是不是好记很多呢,而且这种记忆可以保持很长时间。
利用好联想法,有这么几个注意事项:
1. 想象的画面越具体越好,大脑认为越真实,越有利于记忆。
2. 可以尽量夸张一点,像漫画一样。
3. 可以跟自己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参与故事中,因为我们总是对自己的事格外上心。
联想法适用于形象的材料,也适用于抽象材料,具体可以看看吕超的《记忆的魔术》,里面讲了很多实用的记忆术,对你记忆会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法——记忆抽象材料
记忆形象的材料,我们较容易在脑中形成画面帮助记忆,但我们平时的记忆内容更多是抽象的语句、段落,这怎么办呢?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提取关键词。相比于复杂的句子,我们的大脑更善于记忆关键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看一本书之前应该先看目录,速览本章标题,除了可以形成全局印象,还有利于我们理解文章,留下更深的印象。
关键词法除了有利于我们记忆,实际上还锻炼了我们总结概括能力,当我们拿到一段文本时,第一时间是阅读并抓住本段的关键词句,把握整体的意思,然后着重去记忆这些关键字,然后拿掉材料,回忆关键词并补全细节,回忆有困难的地方再次记忆,如此循环往复,才能高效记忆。这一整个流程看起来简单,其实很难,需要我们不断训练,形成习惯。
怎么提高考试复习效果
提高考试复习效果,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了。我在此不会指导专业课记忆方法,各个科目有别,没法统一概括,我只是提一个无关专业的记忆小窍门。
科学研究发现,顺利地回忆依赖于熟悉的环境和精神状态。如果我们下午考试,那么你平时的复习时间也应该安排的下午;如果你复习的时候保持着愉悦的心情,那么考试的时候保持愉悦也能提高回忆率;最好的情况是,你每次复习的时间、地点和心情都和考试一样,那就大大提高了你的记忆效果。
心理学家巴克利做过一个实验,他让两组人听差不多的一段文字,但其中一组听到的文字中有这么一句话:那个人把钢琴调好了。而另一组听到的文字中有另外一句话:那个人把钢琴抬走了。这里注意一下一个是“调好”,一个是“抬走”。后来,在让这些志愿者回忆这段文字时,巴克利给出了一些提示钢琴的信息,比如提示词是“悦耳的声音”。那组听过“把钢琴调好了”的一组,都能顺利回忆出钢琴这个词,而只听过“把钢琴抬走了”的一组则不容易回忆出钢琴这个词。
相信大家都看出来两种提示词的区别,一个是听觉感受词,一个是重力感觉词,当被试被提示“悦耳的声音”时,便激活了此前“钢琴调好”的听觉感受。因此我们也能预测,如果被提示钢琴重量有关的信息时,第二组被试也会大概率回忆起钢琴这个词。
这个实验给了我们很好的提示,即不要忽视情境的作用,有意识地保持记忆和回忆的情境相似性,能潜移默化地提高我们的记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