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在黄昏的时候出发
搭一辆车去远方
我急忙穿好衣服推门而去
迎门扑来的是街上闷热的欲望
我轻轻一跃,跳进人的河里
外面下起了小雨
雨滴轻飘飘的像我年轻的岁月
我脸上蒙着雨水
就像没有痛苦
这个世界什么都有
就像每个人都拥有
继续走继续失去
在我没有意识到的青春
这不是诗歌,也不是散文诗,是一首叫做《青春》的歌曲。如果说到《飞得更高》,大家都知道是汪峰唱的,如果说到《北京,北京》、《春天里》,大家就更清楚这是汪峰的作品,是的,这首《青春》也是汪峰的作品。只不过知道是人不多,主要还是因为歌曲的传唱度不够,远不如前面几首歌曲那么来势汹汹,那么流行普及,普及到阿姨的广场舞曲里面去。
说到青春,首先想到的是菁菁校园,年少懵懂,不知愁的滋味。说到歌曲《青春》,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沈庆的那首与老狼的《同桌的你》一齐并驾齐驱的校园民谣《青春》。曾经红遍所有的大学校园,也成了校园民谣的代表作之一,开启了毕业季民谣的先河。
汪峰的《青春》最早不是他的原唱,而是一个叫做叶蓓的女孩唱的。可能大家不是很清楚叶蓓是何许人,如果说起歌曲《E小调协奏曲》,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对的,就是这个唱白衣飘飘的年代的花一样的女孩。据说这首歌是汪峰为一个女孩写的,也有一段故事,由于我只是道听途说,不敢确定真假,也就不做转述,何况还关于他人的个人隐私,我们自当尊重。不应为了博得他人眼球,而不负责任的妄作非议。反正,至少有这么一首歌吧,知道了故事,懂得了原委,可能会在听的时候,会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感触。当然,再多说也无益,会混淆视听,放下心情听听这首歌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我们说的还是关于歌的事。
沈庆的《青春》与汪峰的《青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来自对青春的无限眷恋与缅怀,都是对逝去的年华岁月的唏嘘感叹,有的记住了,有的遗忘了,有的走就是走了,再也回不来了,还有的离开了,却感觉从未离开过,就在那些记忆里,似水的流年里,似曾相识。
两者同样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前者浪漫伤感,说不尽的风花雪月,后者深刻疼痛,道不完的迷茫哀愁,没有挣扎,没有苛求,只是平静中缓缓而行。
那么美的青春,那么多的青春之歌,我独爱汪峰笔下歌里的青春,会有一种抠心的疼惜,静静的泛起来,浸透全身的每一个角落。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听到这首歌,好像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及点点滴滴的失落。似乎在歌里我可以看得见的青春,就在那个雨天,那个烟雨蒙蒙的黄昏,我独自走在时间的河里,周边是自行车清脆的铃声和忽飞忽近的笑声,头顶燕子翻飞,细雨纷纷。我脸上蒙住雨水,没有悲伤,不要快乐,在时间的长河里悠悠成长。
大多数人的青春,载满的都是阳光、快乐与宠爱,最不济还有些许的淡淡忧愁,也是夹杂着甜蜜与向往,哪有那么多的大悲大喜与倾国倾城呢。
青春是穿一件白色的衬衣,在突如其来的大雨里顶着书包奔跑,雨声中掩饰不住银铃般清脆欢畅的笑声,并且还道,这场雨真好。青春就是这么任性,任性到秀色可餐,饕餮贪婪,青春就是这么美,美到无从下手。无论你怎样度过,都是一种浪费、一种挥霍。
歌里所唱,我打算在黄昏时候出发,搭一辆车去远方。让我想起卡夫卡的小说,他说我们每个人的青春都要从一个港口出发,驶向深不可测的大海,只有在大海的惊涛骇浪中、沉舟碎裂声中心怀无比的勇气,去跟暴风雨作斗争,去承担人间的祸福生死。
诗人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跟稚嫩的自己告别,也许路途有些艰辛,有点孤独,但熬过了痛苦,我们才能得以成长。任何的青春成长,我们都要付出时间。
也许我们的前面是远方,却没有诗,也许我们永远抵达不了青春栖息之地,但是,既然必然要上路,选择了跃进人的河里,就必须出发,不管跃入的河是怎样的青春岁月。
外面下起了小雨,雨滴轻飘飘的像我年轻的岁月。我脸上蒙住雨水,就像蒙住了幸福,我心里面什么都没有,就像没有了痛苦,这个世界什么都有,就像每个人都拥有。
我记得另外一首歌,《一块红布》,老崔的作品。里面的歌词是这样的: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了眼,看不见天也看不见地,看见了幸福。其实在那个时候,也许心里真的什么也不会有,雨水、红布蒙住的只是双眼,而幸福却来自心底,看不见、摸不着,确只是深深的感动着、幸福着。
青春是种病,有种病态的美。青春的本质就是遗憾,没有遗憾的青春怎么称之为完整的青春呢?青春总是背离我们的,我们总会来不及拥抱、享受,他就会在某时某刻离我们扬长而去。待我们幡然醒悟、后悔莫及、痛苦不已时,早已是伤痕累累、心事重重。
泪迹斑斑的青春,似水的流年。为赋新词强说愁,却道天凉好个秋,来不及的青春,等不及的成长。
有人一度用疼痛来形容青春,青春时期的忧伤迷茫渗透了整个成长的岁月,只有度过之后,在暮然回首之间,才会发现青春早已阑珊,时光不再重现。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青春里,只剩下几片棱角的回忆,供来日瞻仰缅怀。
继续走,
继续失去,
这个世界什么都有,
我们却不相信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