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狮妹
昨天在美国的老友遇到困惑,就找我咨询。
老友刚博士毕业不久,在加州的一家企业做研发和咨询工作,事情是她喜欢做的,只是,老板还期待她能做更多,比如在给客户做项目咨询的时候,顺便挖掘客户的需求,以达成项目合作。
对于一个一直专注于学术,完全没有接触过商业思维的毕业生来说,挖掘客户需求是一件摸不着头脑的事。
老友问我,是该专注于做研发,还是也学学怎么做市场。
我建议她给自己的未来准备更多的可能性,练就独挡一面的能力,况且对于一个常春藤院校的博士生来说,学习商业思维不会很困难。
我简单跟老友解释了下,她所习惯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应用思维的不同:
1、我选定自己的研究课题是《如何认识你自己》,内容包括如何认识自己的天赋、热情、情绪状态和思维限制等等。于是我查阅相关资料、做观察和试验、下结论,再发表一系列跟这个课题相关的论文,里面说明人为什么要认识自己,好处有哪些,具体怎么认识自己……还要做成PPT,报告给别人听。
2、我发现许多人都对自己的未来迷茫,希望找到一份热爱的事业。为了帮身边朋友们解决心理迷茫的问题,满足他们在事业选择方面的需要,我就决定研究如何发现人们的天赋和热情,再查阅相关资料、做观察和试验、看效果。待到有了明确的解决方案之后,就公开告诉人们我能帮助你走出迷茫,找到事业方向。
老友听后,有些恍然,说老板也是这么建议的,先了解客户的需求,介绍研发内容时,也要先讲high-level的部分;我倒是没想过要了解客户需求,习惯先介绍自己,还直接讲细节,完全是学校里教的那套模式。
循着话题,我们就谈到了教育。在学术研究和社会应用的结合方面,西方教育比起东方教育要稍强一些。像爱迪生、乔布斯一样,西方的很多发明家同时也是企业家。但在国内,学术和商业似乎有些脱节;在我熟悉的几个领域里,常常遇见搞学术的和搞商业相互歧视。这些现象的存在,多少是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
但我并非在谈现象,我在谈我们自己。
如我的老友一样的你我,既接受了教育的好,也接受了教育的坏。
或多或少,大家都有着试图寻求[标准答案]的思维习惯,本能地排斥跟自己不同的思想,和不了解的事物。
在这个全民追求内在成长和修行的年代,我所知的各种身心灵门派、心理学、儒释道、宗教哲学等的学习者之间,相互轻视的居多。深聊下去,就会发现,大家都不是真正的了解彼此。若仔细观察,就看得出同一圈子里的人群身上的共性,也很容易发现,不同门派之间各有所长,也各有局限。
昨夜跟朋友聊到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里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座云集各门派武学高手的金楼,高手们时不时切磋一番,看看自己和别人最近的长进。
武学的三大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也是个人生命成长的境界。
真希望,有一些能让大家“见天地”的地方,不同门派的修习者们放下偏见,只顾着切磋和长进。
作者:狮妹,职业方向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