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身为一名教师,虽然知道对待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才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因材施教的深层含义。
我们班有个学生小菲,每次上课她都忙的不亦乐乎,不是和同桌说话,就是低头写些什么、画些什么,总之都是与本节课无关的事。对于她的这种情况,我毫不犹豫的给出了正面批评,虽然她对我的批评保持沉默,但我还是捕捉到了她不忿的目光,不过此时我没有再说什么了。下课后,我一直在反思,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呢?此时,正好课代表来送作业,我便向她询问了小菲以前是怎样的学生?课代表说:“小菲很聪明,自尊心特别强,有时候也很懒,不写作业,必须催促她才能完成作业......”。听了课代表这一番话,我好像明白了。第二天上课,其中有道题需要小组之间合作探究,我说三分钟后,这道题的探究结果,由姓名最后一个字韵母发ei音的学生,作为小组代表进行回答,诚然,这样的学生不止小菲一个,但是她自尊心强,相信她一定想得到同学们的掌声和老师的赞扬,此时,我用余光看了一下小菲,她正积极主动的和小组成员交流,三分钟到了,果不其然,小菲自信地站起来展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她嘴角微扬,声音铿锵有力,展示完毕,立刻赢得了同学们肯定的掌声,我也由衷地说了一句:“你自信、努力的样子真的很美,代表着中学生该有的朝气与活力”。在此后的课堂上,通过不断地鼓励和引导,我看到了全神贯注听讲的小菲,看到了认真做笔记的小菲,看到了积极回答问题的小菲,也看到了激烈地和同学讨论问题的小菲。
无论如何,小菲是在朝着有阳光的地方前进,我亦甚感欣慰。其实,小菲只是班级里这类学生的代表,像她这样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如果把学生比作花的种子,那么她们都有着不同的花期,了解孩子们的花期,并按照生命成长的规律去培养,让每一朵花都如其所是的自然绽放,这既做到了因材施教,也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更是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