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的室友大二的时候参加一个竞争比较激烈的应聘。在面试环节,考官出了一个问题给包括她在内的一同面试的五个同学:你觉得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吗?思考时间两分钟,谁准备好了谁先回答。
考官刚说完问题和规则,五人里面的一个女生就起身回答:“我觉得机会就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话音刚落,第二个同学就站起来说:“我完全赞同刚才这位同学的意见。不仅如此,还有……”
当时的情形对我室友非常不利。如果回答没有新意的话,第三再往后回答问题的人基本就没机会了。室友第四个回答,她是这么说的“我觉得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没有问题,但是已经不适用现在的形势了。我觉得,机会是留给那些更懂得创造机会、把握机会的人的。就像这次面试,它是你们给我们的一个机会。我相信那些没有报名应聘的同学中有比我们能力更强准备得更好的,但是他们没有选择这个机会,所以出现在你们面前的是我们五个。就像刚才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女同学,她抓住了第一个回答问题的机会,而且回答的也不差,大家总是对第一个有所偏爱。所以我说,机会是留给那些更懂得创造和把握机会的人的。”
她通过了面试。
二
昨天在看《这就是歌唱 对唱季》中,有一个环节是罗志祥、鹿晗、李荣浩三位明星导师和选手互选组成战队,在半个小时内完成一个导师+六对选手的相互选择。导师们想选实力更强、更有希望成为冠军的选手,选手们想选自己喜欢的老师。半个小时内,所有人在一间屋子里完成选择和配对,如果不好好把握机会,极有可能自己中意的选手/导师花落别家。
罗志祥比较会聊天,也比较有经验,上来直接问自己喜欢的选手,主动找他们谈,向他们抛出橄榄枝,迅速完成了6对选手的匹配任务;鹿晗人比较腼腆,不知道如何开口,就一直含蓄的站在一边欲语还羞,等到时间快到了才终于完成任务。
在这半小时之内有学院比较积极的找到自己中意的导师,明确告诉他们“我就是冲着你来的”,导师们也会很愉快接受他们的橄榄枝;有个学员想加入鹿晗的战队,但是这个学院也比较腼腆,没有主动找鹿老师,让我这个观众看的很着急。
我不知道最后的匹配结果,但是我行想,如果我是导师,有学员主动向我表示他就是冲着我来的,我怎么着也会给他一个机会的。既然能走到互相选择这一步,就说明选手们的实力都可以。一位导师只有六个名额,除去实力最扎眼的两三个,剩下的机会,谁抓住就是谁的。
三
在国外歌剧院有一席之地的中国艺术家都信奉一句话“get in first,then work it out。”(先走进去,然后再拼出来)看金星老师采访的很多艺术家,当年加入国外的剧团时,绝大多是都是声音条件可以但是语言条件不行,但是他们都没有被语言困住。演出在四个月后,但是现在连26个英文字母都不能完全的说出,可还是把握机会抓住了这个角色。然后通过各种方法,把角色的台词标准、流利的牢记,成功出演,然后顺利的在国外戏剧舞台上有了一席之地。当时,他们算准备好了吗?当时,他们都牢牢把握住机会了。
20年前大学生国家给分配工作,20年后大学生1732个人竞争一个岗位;20年前的大学生毕业后去实在没办法了去当老师,20年后的老师学历至少是博士,还得有海外留学经历;20年前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稀罕的不得了,20年后用人单位从一摞摞简历中择优选择进面试。
现在已经不是“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时代了,现在是“机会给更懂得把握机会或者创造机会的人”的时代。
我一直坚信“二八定律”,才华、财富、能力是集中在那20%的人手里的,剩下的少量资源我们普通人要在那80%里竞争。摆在我们面前的机会就那么多,我们的竞争对手却一点也不少。大家都是普通人,能力也都差不多,懂得把握机会的人才更有可能立足。当然,懂得创造机会的人就更加难能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