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如眉//宠妃之死

作者:新月如眉

前情回顾:

朱翊道:“宣”。

内侍高声道:“宣安王进殿!”

朱承睿依礼走进殿来跪下请安道:“父皇万安!不知急召儿臣回京有何要事?”

朱翊冷笑一声,大怒道:“何事?你母妃秽乱后宫,现已畏罪自尽了”!

第三章  宠妃之死

朱承睿只觉得眼前的章宣殿摇摇晃晃,内侍们一个个都站立不稳,有两个,不,是三个父皇,或者四个父皇对着自己大喊。

他的心,像被人用无数把利刃,无情地搅动,捣碎。

“父皇.....这一定是不可能的,一定是弄错了,母妃一定是冤枉的,母妃伴驾二十余年,与您琴瑟相偕,共同诞育了儿臣和四弟,母妃待您是何等情深?怎么可能行不伦之事?儿臣要见母妃.....母妃她不可能......她不可能......”

朱承睿想要起身站起来。

不知何时他握紧的双手里,指甲已被握碎。

碎裂的指甲嵌入手掌,血流出来,沾染上衣袖,滴到地上。

他强迫自己冷静。

今日回京,大殿上不见外祖,他已有所疑心。

外祖乃兵部尚书,自己回京述职,于公于私,他都不该缺席。

还有四弟,每次自己回京,他这个跟屁虫都要提前几天,日日到城门口去迎。

母妃,您不能死,母妃,您等等儿臣,您爱听的打仗故事,儿臣都还没有讲完,您说您还盼着早点抱孙子......

他心里默念道。

朱承睿推开要来扶他的内侍,自己爬起来,踉踉跄跄走两步又摔倒,再爬起来......

利风如刀,天暗似夜。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章宣殿到华宁宫这条路,他从小到大不知道走过多少回,今日却像走了一生那么长.......

华宁宫。

素练如雪,悲声如唳。

华贵的金丝楠木棺椁,停在正殿。

朱承睿心中仅存的一丝侥幸,瞬间成灰。

他双膝跪倒。泪水灼伤了光阴里的回忆。

眼神里的狠戾如墓室里爬出来索命的阴魂。

沉声道:"是谁逼死了母妃?"

天地无声,唯有四周,回荡着泣血的控诉。

他胸中波涛汹涌,眼神里升腾起燃烧的火焰,仿佛要穿透每一个灵魂。

一群身着素衣的内侍和宫女们,正围着早已哭得几乎断气的四皇子朱承瑾劝慰,此时都禁不住打了个哆嗦。

朱承瑾看到哥哥,慌忙扑到他怀里哭道:“七日前,母妃宫中守夜的侍女燕儿,早起发现母妃榻上竟宿有一陌生男子,慌忙叫醒母妃问是何故?此时那男子已然醒来,正欲逃走,被宫中侍卫拿住。皇后随后赶到,也吩咐把母妃拿住,父皇知道后雷霆震怒。后查明那男子竟是一名宫中侍卫,便立时拖出去斩了。父皇责问母妃,母妃抵死不认,父皇以为她不知悔改,便赐了鸩酒,母妃本想等你回来查明真相,谁知父皇已使禁军以母妃失德,责外祖教养无方之由,包围查抄了外祖一家,阖府一百多口全部流放,母妃怕再连累你我,便服毒自绝了.......”

朱承睿只觉得心中有个地方,如刀割针刺,千疮百孔。

人生最心寒的,莫过于来自对亲人的绝望。

外祖和外祖的父兄,世代戍守边关,为朝廷栉风沐雨,甚至马革裹尸,外祖的父兄都是在盛年捐躯沙场。朝廷为了表彰英烈,外祖家的门楣上有“敕造将军府”这样的鎏金大字。

这样的忠烈,这样的荣宠,竟也在顷刻间灰飞烟灭。

锦绣江山,盛世顺昌。

史书上留下的都会是帝王的丰功伟绩。

而那些以战止战的将领,兵士,百姓,有史以来又何止恒河沙数?

他以前的世界里,黑白分明。在朝中,有外祖为他逐狼挡虎,在宫中,有母妃为他在人情上穿针引线,他以为,在战场上刀尖噬血的日子,已经是最危险的了。

现在他发现,他错了。

这朝堂上的风起云涌才是最可怕的。

安王府。

京城故地,咫尺天涯。

朱承睿感觉,心中压制的那团火要喷涌而出了。

华宁宫所有经历此事的内侍宫女,全部处死,明显就是有人怕他回来要彻查此事,越有人要拦着,他越要查到底。母妃名节尽失,含冤而终。天上九泉魂魄难安。

换上丧服,摊开笔墨。

外祖是他心头的盾牌。母妃是他的心安处。

如今,盾牌被天威击穿,心安处一片荒芜。

未来他要行走在悬崖的边缘。

行对一步,也许是峰回路转,踏错一步,一定是万丈深渊。

然他已回头无岸。

既无舟可楫,他唯有泅水自渡。

他决意一边着人南下,找到外祖,救他回来共商对策,外祖风烛残年,南越蛮荒烟瘴之地,此去与死何异?

另着人送信玉门关,吩咐副将林正生带兵勤王。

关外十万铁骑皆是他的亲信,他日兵临城下,父皇必定要重审此案,为母妃雪耻。

负我者可忍,负母则难恕。

朱承睿一心思量,正运笔如飞。

门内忽然走进来一长者。

清雅稳健,长袍飘飘,不染一丝俗尘。

朱承睿抬头,见是自己的老师来了。赶紧起身行礼,着人看茶。

礼部尚书徐立海,先帝朱高宗嘉瑞十八年三甲进士及第,授命中书舍人,嘉瑞二十三年任中书侍郎。

崇熙三年,任礼部尚书,至今。

朱承睿四岁开蒙,一直在宫中做皇长子伴读,直到十岁,皇帝才单独指了徐尚书给他做少傅。

近十余年的教诲陪伴,于他已近至亲。

人类共通的脆弱与柔软大概都是关于情感吧!

师恩如山,且阔别已久,相对而坐,彼此心头感慨万千。

徐尚书温热的眼神似乎能看到他心里去。

有些人,可能比你自己,都更了解你。

徐尚书轻声道:“”安王殿下节哀,人生无常,看似流水逐落花,怎知不是落花随流水?今朝风拂柳,明朝柳随风。”

他见朱承睿沉默不语,又道:“逆势而为,也许会舟覆船翻。但顺势而为,也许能力挽回天。”

复手按胸口道:“从今以后,你的战场不在边关,而在这里。”

未完待续……

转载自公众号诗词天下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