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从年前开始不断被各种媒体关于科技奥运的报道冲击,到昨晚看完开幕式,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科技奥运的巨大魅力。
细数下来,这些“黑科技”竟涵盖了运动员在冬奥会期间从比赛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元月底,美国雪橇运动员夏默·布里彻兴致勃勃地在她的TikTok视频中,向粉丝们介绍了奥运村的黑科技床到底有多“智能”、多“酷炫”。 它不仅能遥控调节不同的弧度,还能根据人体脊柱弧度自动选择最佳支撑,让运动员享受到充足睡眠,而且它还可以让人们体会到失重环境的奇特感受,令全世界亿万人民充满新鲜与好奇。
除黑科技床之外,连就餐场景也处处都是“黑科技”:如为了缔造出更好的防疫环境,北京冬奥会打造出了“智慧餐厅”,由机器人充当智能服务生,为运动员提供全新的就餐服务体验。不止如此,一些食堂更是配备了先进的“自动烹饪机”,运动员们可以根据需要点餐,然后机器手臂 “从天而降”,为运动员和教练员们端上可口的菜肴,尽可能避免人与人之间过多的接触。
除此之外,奥运场馆还实现100%的清洁能源,其中制冰技术更是达到了零排放要求,如国家体育馆和冰立方等建筑,利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来制冰,而且可以实现几个小时内水冰转换,既清洁环保又能实现多功能反复利用,大大提高了这些场馆的使用率。
而“雪游龙”、“冰如意”、“冰丝带”等建筑,更是集现代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令人感叹不已。
另外,5G网络覆盖了国家雪橇雪车中心以及高山滑雪中心,令北京冬奥会成为了5G技术应用范围最广的一届奥运会。
若细细数来,北京冬奥会从衣食住行到出行、后勤保障,再到防疫医疗等方方面面,都能看到各种黑科技成果。因此,南非独立在线新闻网站直接盛赞北京冬奥会是最绿色、最清洁、最安全……5G技术最强的冬奥会。
在昨晚的开幕式上,更是各种黑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巧妙结合,如
那块巨大的名为“冰瀑”的竖屏,它是近60米高、20米宽的LED屏;
地面上大大的“显示屏”——地幕,由8K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构成,面积高达10393平方米,包含超过4万块的LED模块;演员和画面的互动是利用了超大规模显示模组控制与同步系统,可实时捕捉演员行进轨迹,实现画面与演员的无缝互动;
而那破冰而出的冰立方,总重量有400吨,升降重量达180吨,这是由长征天民研制团队提供技术支持。最后的碎冰效果是利用特效的光影实现。
主火炬台,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主火炬台直径14.89米,由96块小雪花形态和6块橄榄枝形态的LED双面屏构成的,双面镂空设计,其中嵌有55万余颗LED灯珠,每个LED灯珠都由驱动芯片的单一信道独立控制;
火炬点燃后巨型雪花屏向四周散开。这是一个叫做AIoT技术体系及自主研发的同/异步兼容信发系统,异步集控能在极短时间内将大规模视频内容快速下发,同步集控确保102块双面屏幕实现毫秒级响应。同时,通过采用LoRa(远距离无线电)低延迟控制系统搭配同步播放时间校正技术,确保视频画面完美同步;
“跟随的雪花”,在那个雪花节目中,有600多个小朋友举着和平鸽模型在舞台上自由跑动,脚下踩出一片片雪花,这些雪花时而散开,时而汇聚,星光也跟着孩子们的脚步流动……是一个 “AI实时视频特效”、利用实时捕捉演员的技术,它是一套实时捕捉和交互系统,能够捕捉演员实时位置及姿态,并渲染出相应的美术效果。而这一切仅仅用了4台摄像机就做到了全场所有的信息采集。这是世界上首次对超过600人进行集体实时人工智能动作捕捉、渲染。
除了以上的黑科技,此次冬奥会开幕式的24节气倒计时的创意也是绝佳的。除了美,还十分符合开幕式的时间(立春),弘扬了中国的24节气文化,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最后,我们看到了开幕式中的特效,有各种CG特效,数字技术融合,AI,机器视觉,云端,5G,万物互联等等,这些都应用在了冬奥会开幕式中,彰显了中国科技的进步,祖国的强大,更体现了中国人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这一刻,中国科技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