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学习亲子教育课程是想改善亲子关系,但在深入学习以后,获益最大的却是自己,由对亲子关系的思考拓展到思考“我”与周围的人、周边的环境的关系,并逐渐转向了个人身心灵的修行。
昨天跟朋友谈到修行,觉得人最难修的是执着心。今天翻看佛法解读,发现破除执念竟然是佛法的最大智慧。
佛法里讲的执着心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自己的执着,叫做我执。一种是对我所拥有的物质的执着,叫我所执。我执和我所执,是所有烦恼的基础。所有的不愉快、毁灭性情绪、负面情绪,都产生于这两个执着之中。如果有一天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执着,则所有的负面情绪与毁灭性情绪都会分崩瓦解。
如何推翻这两个执着呢?唯一能起作用的,就是与这两个执着完全对立的智慧,也即无我的智慧。有了无我的智慧,才能断除执着、断除烦恼。
佛在《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身边的一切,都是肉眼等五种感官导致的幻觉。物理学每迈一大步,就离佛教的思想更近一步。如果仔细观察,被感知的东西,其实都不存在,最后只剩下一个感受者,这就是我们的精神。从表面来看,物质就是物质,精神就是精神,物质不是精神,精神也不是物质,但在深度的世界观中,真正的创造者和第一推动力不是上帝,而是我们的精神。无论是物理界新近发现的“弦理论”中所说的弦、弦的震动,还有能量等最细微的东西,都有一个来源。其终极的来源,就是我们的精神。
虽然一切如梦如幻,但如果不修行,现实世界仍然无比真实,我们同样会去执着、贪恋。只有证悟了空性,才能解决所有问题。
证悟了一无所有,就是最大的收获,就是一切都有了。一生能达到这个目标,就算没有白活。从此以后,无论世界如何变换,永远都不会伤心绝望。因为那时我们已经懂得,现实生活中的有漏快乐并不值得追求,因为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要证悟空性呢?从小乘的角度讲,证悟空性是为了自己得到解脱,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老病死。但是,从大乘的角度讲,证悟空性的目的不在于此,而是为了更好地利益众生。
为何证悟空性就能更好地利益众生呢?因为,如果不证悟空性,就始终有我执,若是这样,即使我如何努力地,无自私、无条件地付出,自重他轻的念头还是不能彻底放下,还是会或多或少地存在。那么,它必然会阻碍我无自私、无条件地奉献,所以我要把它推翻。推翻了它,我执就不复存在,它就再也无法控制我去谋求自利,我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利益众生,到那时,我唯一的工作就是度化众生。所以,大乘菩萨不是为自己得解脱而证悟空性,而是为了能更好地利益众生而证悟空性。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能够认识到一切皆为空,从而真正放下对自己、对身边的人的执着,获得心灵上的自由,这就是很好的状态了。当我们的心自由了,别人也就自在如是了,万物也就自在如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