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好玩儿不过、、、你懂得!
逢年过节,要是不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饺子,总觉得差那么一点儿意思。
尤其是春节这样的中国传统节日,一家人围在一起,擀皮的擀皮,包馅儿的包馅儿,热热闹闹。
对于相聚,对于团圆的向往,早已超越吃饺子这件事儿本身,包饺子的过程才是一种享受。
韭菜鸡蛋,猪肉芹菜,等等等等,馅料的组合搭配,林林总总,南北不一,其中唯有一道南北通吃的绝配---三鲜馅儿!说到这想起了那首歌,“你爱吃的那三鲜馅儿,有人她为你包”,一首歌唱母亲的歌,的确,母亲决定了一个家庭的饮食偏好,确切地说,家里掌勺儿的那个人决定这一家人的口味。不管怎样,薄薄的饺子皮,随着双手的捏合,包进去的是浓浓的亲情,包住的是父亲对于这个家的操劳,包住的是母亲对于这个家庭所倾注的爱。
不可否认,年味儿淡了。。。年幼时,总听母亲说,过年过的就是孩子。
那时并不能听懂母亲的意思,只是觉得似乎很有道理,反正自己很happy。可以有新衣服穿,可以拿到压岁钱,可以放鞭炮,可以吃很多平日不可多得的美味。总之,儿时,年,是一种向往,是一种期待,那种兜里揣着10块钱的满足感。
而今,不再有那种向往与期待。
或许是生活环境的改变,或者说生存条件的改变,物质生活的富足和精神生活的多种多样,导致人们对过年的情愫渐渐地变淡了吧。儿时,只有过年的时候,母亲才会张罗着给我和父亲做一身新衣服,买一双新鞋。只有过年才能吃得到红烧肘子,才有溜肉段。还有那如今饱受非议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对于像我这样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孩子来讲,是难以抹灭的记忆,曾经它给我们带来过欢乐。
亦或是心态的变化吧。没了那份童真,多了几许乡愁。我们这一代70/80后们,赶上中国的人口大迁徙时代,试问又有多少人是留在了自己的故乡,留在了父母的身边呢?求学,是一般人家对孩子的基本要求,或者说是唯一的期望与出路。说背井离乡,显得些许凄凉。距离产生美,但时间久了就会冲淡了感情与亲情。为了生计奔波,为了过得不比别人差,为了能生活在所谓的大城市,为了天子脚下那一片热土。是我们不孝吗?答案各在人心。当我们一味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孽的同时,我们忽略了其静谧与和谐的那一面。莫谈国事。
春节七天乐结束了。给大家拜个晚年吧,鸡年吉祥,金凤迎春!
如果你已经耐心地读到这里,那么恭喜你赚到了,接下来给大家推荐一种巧用剩余饺子皮的非常简单的方法。我的志向是做一名出色的厨子。(<笑>可能你并没有兴趣知道这些)
>>材料
1)饺子皮
2)芝士
3)培根或者火腿(用不用都行)
4)米饭
>>做法
1)把饺子皮弄成碗状,里面装入适量米饭
2)上面摆上芝士,培根等,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添加
3)放入烤箱,上下火,170℃,5分钟即可(视饺子皮的厚度和材料多少适当控制时间)
>>小提示
如果饺子皮很难固定成碗状,可以采用铝箔的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