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所以我不畏惧生命的短促

如果所有生命都必然走向消亡,那么我们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在1400年之前,就有一位唐代诗人把这个问题回答了出来。这首诗就是被当代无数网友誉为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也被无数先辈学者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横绝。那么今天让我们跟随着这个问题来一起走进张若虚,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那个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400多年前,那是一个春夜,张若虚驻足江畔,微微蹙眉,心中好似有万千思绪无法解开。突然,张若虚听见长江西侧远端好似有隆隆鼓声声声传来,那是江水涨潮的声音。张若虚的目光随着滔天的从西向东的浪花与水势,向着东方眺望,伴随着一股大浪入海的澎湃,一轮月亮恰好从东方升起。瞬间,张若虚的忧愁好似豁然贯通,随着此景,他浑然天成的吐出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而此时,张若虚解放的思绪随着月光飞升,他眼前的生命空间不断扩大,“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他好似看见在这个夜晚,在这个刹那,天底下所有的江水好像都同时被月光所普照。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在这四句话里,张若虚从花草丰茂的原野,写到空中覆盖一切的雪白流霜和江上已经跟月光融合继而分不出区别的白沙。你会发现,颜色正在行文中被不断的去除,而如同《心经》开头所言,“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当这个世界的颜色和纷杂被一一去除的时候,整个世界只剩下“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时候,世界的本质就将浮出水面。

于是,张若虚脱口而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天地如此广博,如此浩瀚,那么是谁第一次见到了这个天地呢?此时,张若虚如同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样,第一次将人类的命运与天地里那股玄妙的冥冥的力量交织在一起。但蜉蝣怎敢撼青天,人类的渺小如同沧海一粟。那么就像苏轼所说的“哀吾生之须臾。”在面对着广袤的天地的时候,他也自卑了。所以他感叹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有趣的是,张若虚到此并没有继续描写广大的场景,而是笔锋一转,以“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为起承转合,写到了人间最琐碎的小事儿,也就是思念。张若虚想象着有这样的一个女子,她站在楼台上,看着江水里来来往往的一叶叶小舟,幻想着这些船上有没有可能坐着的就是我的丈夫呢?就是我的爱人呢?在看着来往游船的时候,这个女子可能会问,我爱的人,他如今回来,这就是“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而下四句,“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则写的是所有思念之人最痛的苦楚,最痛的时刻。妆镜台、捣衣砧这两样物品都是这个女孩曾经在丈夫在的时候用的,但是现在丈夫走了,女孩就斥责月光,你照在哪里不好呢?你怎么就偏偏照在妆镜台和捣衣砧上,你怎么一直在提醒我,我的丈夫不在了呢?但是请问月光它是否只会照妆镜台?它是否只会照捣衣砧呢?不会的,月光不会只照这两样东西。月光它是普照的,是这个女孩心中那个思念的缺口,无法被弥补,所以看什么都会想到自己的丈夫,这就是境随心转。

本首诗到此,情绪已经到最低点了。因为人类它不仅不能战胜宇宙的浩瀚与慌忙,并且人世间还处处都是别离。太苦了,太苦了呀。可恰恰就是在这最苦的刹那,我认为张若虚他写下了这首诗最厉害的四句话。这四句话将这首诗从一个极为哀怨的悲观的表达中拯救了出来。这四句话叫“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这四句话的意思是,爱人,我们相见时难别亦难。当我想见你,那我念你,但是我看不见你的时候,我可以化作月光,我可以去天地里寻你。并且当我起心动念想要想你的这个刹那,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花鸟鱼虫都会向你的方向奔去。

到此,张若虚终于为我们揭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生命必将消亡,我们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答案是没有意义。但是如果人间还有爱,如果有一个爱我的人,如果还有一个我爱的人,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充满意义。可是你想啊,像花鸟鱼虫这样的事物,它们也不过晒到自己的轨道在生活而已,其实跟你我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我之所以会认为在我起心动念想你之后,他们都会向你的方向飞去,奔去,跑去,给你送去我的思念,是因为我们有情,所以天下万物都可以为我们所用。如果人的生命是短暂的,那么让我能在面对宇宙浩瀚、天地浩瀚时不自卑、不胆怯的,是你、也是爱。是爱在让我面对天地的永恒时不再自卑,是爱让我在面对我短暂的一生时可以不畏惧死亡。“爱是自卑,弃暗投明的时刻。”

到这里,张若虚已经进入状态了,他继续神游着,他的灵魂好像真的随那个姑娘一起,随着鱼虫,随着鸿雁,随着月光,飞到了那个游子的身旁,飞到了那个丈夫的身旁。而此时,这个游子在干嘛呢?“昨夜闲潭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我昨天在这个平静的小潭,在这个平静的潭水旁,伴着月光梦到了花儿一朵一朵的随风飘落。这就是青春啊,这只有青春才会如此的多情,才会半夜偏偏不在屋子里睡觉,非得选到一个潭水旁睡觉,并且还得梦着落花睡觉。这些行为在今天看来啊,其实都感觉像……半夜在潭水旁睡觉,他不冷吗?不怕着凉吗?但很多时候,少年根本顾不得这些事情,他们只会诗酒趁年华。但恰恰也是这样多情的人,他们才是诗人,才会有这么浓烈的能跨越千里的情思与念想。而现在的我们,每天在题海中穿梭,为了那分数弄的死去活来,我们的感官已变得麻痹了。工作后便加班加点,我们开始精于算计,我们开始口是心非,我们再也不会不计成本的去干一件傻事,像昨夜闲潭梦落花这样的事情我们不会干。所以我们要感谢张若需为我们保留了一场青春的梦。

到此,春江花月夜已经进入尾声了,春天要结束了,月亮也要下山了。“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这场大好的明媚的春光,即将随着江水流走了,可世间所爱之人,却仍然隔着山海,仍然还没有回家,回到爱人身边。但是张若虚给这首诗安排了一个特别美的结局,也是给全天下所有有情之人安排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这个结局就是本诗的最后两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记得我听过一个人讲过的故事,我对此加以改编。小时候他在外出郊游的时候,记得那天很晚了,躺在妈妈怀里的他看着车窗外的月亮,就问妈妈为什么月亮它总是跟着我们走呢?妈妈笑道,因为月亮喜欢你啊。之后他长大了,第一次住校。他清楚的记得那是住宿学校第一次晚自习,老师让他们练字帖,他翻开字帖,第一篇第一篇就是春江花月夜。当他看到“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时”,想到了家,想到了父母。面对着全班同学的安静,他忍住鼻子不哭,静静的看着窗外的那一轮明月,他无力的斥责月亮,妈妈和我说过的,你是喜欢我的,可是为什么别人都能乘着月光回家?那为什么只有我是孤身一人的,没有回到父母身边呢?那时候我以为月亮真的是独属我一人的。而现在,除夕到了,他却乘着飞机,以每小时1000公里的速度离去,去到了一个更远的地方上学。此时,窗外一轮月亮高高挂起。他又想起了那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小时候还记得长辈跟我讲说,哎你啊你要记住一点,鬼都是晚上出没的。所以我那时特别害怕,晚上都不敢出房间门。我现在我释然了,因为我知道在经历了几位离去的亲人之后,我才意识到了,其实所有我们所害怕的鬼都是别人想见却见不到的家人啊。是啊,不知乘月几人归,我终于理解了。被月光照照亮回家的路的,除了在此时相望不相闻的生者,还有在夜间赶路的需要光照的亡灵们,相比起人间的一万公里,还是生死间咫尺天涯更让人断肠。月光啊,在这新年之际,我请求你照亮那些亡魂回家的路吧,让他们回到自己亲人的身边吧,回到他曾经爱的那些人身边吧。

在外奔波还没回家的人们,如果你抬头看,你就会发现月色里那满是浩浩荡荡的乘着仙鹤回家的人。在家中正在团聚的人们呢,请在除夕的时候拉开窗帘,让月光照进来吧,去看看月亮吧,去看一看那月色下那些已经离去的却爱着我们的亲人们。此刻正伴随着流去的春天,伴随着天地的蛮荒,不惧严寒,不畏遥远地,千里迢迢地,赴汤蹈火地,向家的方向赶去,他们也想和你们团圆呀。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亲人们,以及每一个面对生活迷茫的生命。

新年快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