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
暇满:远离八种无暇,具足十种圆满,总共要具足十八种条件,才能叫做“暇满”人身。
增上生:轮回中人天善趣的安乐。
决定胜:解脱轮回的声缘、菩萨、佛陀的果位。
第二题:
菩提心唯有依靠人身才能获得。如果获得了人身,菩提心很容易产生;假如没有人身,虽然有些经典中说,除人以外的其他众生也能获得菩提心,但这些身体并不殊胜,他们的菩提心不能三时都圆满。因此说暇满人身是菩提心的殊胜所依
第三题:
非人中的四种无暇:
1地狱:恒时有寒热的痛苦,根本没有修行的空闲;
2饿鬼:整天有饥渴的痛苦,不可能有修行的机会;
3旁生:有愚痴和被御使的痛苦,也没有修行的机会;
4长寿天:在四禅广果天的附近,转生于此的天人,很多大劫中一直处于禅定,没有任何意念,故也不会有机会修法。
人中的四种无暇:
1边地:
转生到偏僻的地方,佛法一点都不兴盛,在那里,人们把佛教当作神学,当作一种很奇怪的东西,甚至有些地方连三宝的名号也听不到;还有些人,虽然生于佛法兴盛的中土,但由于家庭的关系,对佛教一无所知,这些人都没有修法的机会。
2佛不出世:
虽然没有转生到偏僻的地方,但佛没有出世,就像暗劫一样,也没有修法的机会;
3持邪见者:
即使转生到佛出世的地方,但相续中生起了邪见,对佛教的所作所为不相信,这样也没有机会修法;
4喑哑:
虽然没有生起邪见,但自己特别愚痴,怎么听经闻法也没有思维能力,这种人也没有机会修法。
第四题:
五种自圆满包括:
1转生人中
2生在佛教兴盛的中土
3诸根具足
4业际无颠倒
5对佛法有信心。
五种因缘必须同时具足,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能修行佛法.
第五题:
五种他圆满:
1佛陀出世
2佛已说法
3佛法住世
4自入圣教
5师已摄受
这是修行佛法的基本外缘,少一个不行,多一个重复,因此只能是五种。
第六题:
因的方面:
人身依靠清净戒律而获得,尤其是暇满人身,必须以前世的清净戒律为因,布施、持戒、忍辱等六波罗蜜多为缘,再加上往昔所发的殊胜善愿,具足这些因缘才能获得。
比喻方面:
佛陀在大乘经典中宣说人身难得时,有时用盲龟值木轭的比喻,有时用昙花难以现世的比喻,有时用撒豌豆于墙壁偶尔会停留的比喻,有时用沉香木气味的比喻。
数目方面:
恶趣众生多如晚上的星星,善趣众生少如白天的星星,
或者恶趣众生多如大地土,善趣众生少如爪上尘
第七题:
虽然世界上的人口急剧膨胀,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愚痴的人和普通的人占了绝大多数,真正修行的人少之又少。而远离八种无暇,具足十种圆满,总共要具足十八种条件的暇满人身的更是少之又少。
第八题:
清净圆满的暇满人身必须以前世的清净戒律为因,布施、持戒、忍辱等六波罗蜜多为缘,再加上往昔所发的殊胜善愿,具足这些因缘才能获得。
在已经获得这样暇满人身的此时此刻,如果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奉行善法,没有好好修行,整天以吃喝玩乐度日,这样好的人身来世绝对不会再得到。
第九题:
《宝箧经》中说,佛陀、菩萨、佛菩萨的行为、菩提果,是我们应产生信心的四种对境。
第十题:
如果我们具足了暇满人身的双翅,拥有了照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双目,但一味地贪著于名声、地位、财物,那就会困在罪业的牢笼当中,无法解脱。
就像一只雄鹰,它有一对强有力的翅膀、敏锐犀利的双目,本来可以自由自在地翱翔于空中,但如果它被束缚在网罟中,也根本不能飞行。
同样的道理,我们现在具足了人身,又了知了一些佛法,但如果整天贪执于名利财物,就很容易被恶业束缚住。
第十一题:
意乐所依福德之心稀罕:
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
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
在没有月亮、没有星星的夜晚,乌云密布、漆黑一片,这时如果有一刹那的闪电,也会显得特别明亮,能够照亮一切。同样,世人学佛的念头或想利益众生发菩提心的念头,在整个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是非常短暂的一件事,如同黑暗中的闪电一样稍纵即逝。由此可见菩提心所依之心的难得与珍贵。所以在善心生起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不能放过。
第十二题:
1.想获得小士道的人天福报,需要依靠人身;
2想获得永远解脱轮回的声缘阿罗汉果位,需要依靠人身;
3想要度化无边的众生,还是要依靠人身。
总之,不管是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全部都是依靠人身而获得,因此从价值的角度来讲,人身确实胜过了一切如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