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端午节格外让人惦念,封控了近三个月的上海人早就在心里念叨着解封是在节前呢?还是在节后呢?
最终,翘首以盼的日子在节前实现了。我骑着电动车穿梭在久违的街面,意外地买到了几束艾草和菖蒲,挂在电动车的车把手上,一路迎来艳羡的目光,和洋溢着惊喜的感叹声,“能买到艾叶了,真好啊!”
端午节啦,如常的生活回来了。节日的餐桌上少不了清香的粽子。现在的粽子多了一些新花样,除了传统的鲜肉粽,咸蛋黄粽,火腿粽,板栗粽,还有紫米粽,龙虾粽……自从在上海安家,品尝得最多的是江南的嘉兴粽,糯米里大多裹着肉,咸甜适中,食用方便,据说存放半年也不会变质。所以,大米告急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替代品就是粽子啦。
这些年,每到端午节,我常常会想念湖南老家的白米粽。屋檐下,一把矮旧的木靠背椅,靠背上挂着一串串刚裹好的粽子,这是留在我记忆深处和父亲一起生活的一段场景。父亲曾手把手地教我裹粽子,用两片粽叶卷一个尖尖的斗,斗里插根筷子,用勺子把泡好的糯米舀进斗里,抽动筷子把米一点点扎紧实,然后抽出筷子,把斗口的粽叶扎出个三角,这时候,一手摁住斗口的粽叶,一手拉过一头绑在椅背上的白棉绳缠绕住斗口,再用力捆牢,接着下面的线头再捆第二个,第三个,一个挨着一个就成了一串。
白米粽裹的一般是白糯米,有的加点绿豆或红豆,或者碱水,吃的时候一般蘸着白糖,多少随意,自然的糯米粽叶清香,没有江南的嘉兴粽那般“厚重奢华”,那滋味更象山野里的涓涓细流。
白米粽的外形不象江南粽那样方正,也不象广东粽那样没有腰身,更象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可不是吗?剥开粽叶,是一头尖尖细长的白色身躯,往上一道被棉绳勒出来的腰线。
不光吃粽子,吃咸鸭蛋,挂艾叶菖蒲,端午节里,孩子们的额头上还会点上一点雄黄避邪,还会佩戴精致的香囊,而最让人振奋的节目当推赛龙舟。有一年,还是刚到浙江新昌的那年端午难得在现场亲眼领略了赛龙舟的气势,至今想起来还有些心潮澎湃。
让人欣喜的是,端午节这天门前的小河竟然驶出来几条靓丽的赛艇,看上去像是父亲带着两孩子,三人一人一舟,速度极快,划桨动作娴熟,引得岸边不少人驻足观望,河面一下子热闹起来,让我仿佛隐隐听到赛龙舟的号子声。
即使经历疫情的阴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能激励我们重拾信心,向好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