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终身成长的心态
我看到很多父母并没有用正确的方式对孩子好,但他们发自内心地认定自己爱孩子,能为孩子奉献一切,就以为自己对孩子很好了。如果父母自己不成长,那么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人正是父母。
价值感和归属感是阿德勒提出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动机。
仅仅有价值感和归属感,孩子虽然会自己去学习进步,去做事,也能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但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偏差。
他会把很多困难当作评判,他做各种各样的事的动力是要证明自己,而不是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我不断地思考:在无条件的爱和价值感之外,还需要加入的第三根支柱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终身成长的心态。
一个人,即使很有能力做事,也愿意为这个社会做贡献,但如果他是一个固定型心态的人,做起事来就会很困难。原因就在于他做事的目的并不单纯,他做事的目的只有一个——证明自己,而不是单纯地做事,这就给他自己带来了很重的负担和包袱。
终身成长叫作“美德背后的美德”。
什么叫“美德背后的美德”?
就是几乎所有你能看到的美好的品德,背后都是终身成长型的思维方式。而你看到的所有错误的思维方式、错误的行为习惯、错误的品格,背后所代表的都是固定型的思维方式。
所以你看,谦虚并不仅仅是因为一个人知道谦虚有多好,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人生路还长,还有很多事需要做。
友好是一种美德,但有的人并不友好。他谈一桩生意,成了一锤子买卖,事后就与对方崩了。因为他觉得这一次的交易非常重要,如果这一次的交易搞不定,自己就丢脸了,所以一定不能吃亏。
当他把每一次交易失败都看成丢脸时,他会认为占便宜是胜利,不占便宜是失败,一切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
他失去的是什么?是他眼中看不到还有未来的交易。万一以后再合作怎么办?所以,当一个人非常较真儿地去谈每一次交易,认为每次交易都不能输的时候,他的生意永远都做不大,因为他费太大力气在谈判上了。当他在谈判上过度用力时,对方看到都吓坏了,还会愿意跟他谈事情吗?
想想看,你是愿意跟那些轻松一点儿的人谈事情,还是愿意跟步步为营、紧张兮兮的人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