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5 四十五更 人生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拼

2022.5.25 四十五更 人生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拼

什么是模糊?

你是不是听到过一句话,你不掌控自己的人生,就由“别人”掌控。你是不是不以为然,我可以自己选择,我奋斗我努力,大不了,最后我躺平,为啥要听别人的。

你知道“谁”在控制你吗?

控制自己有两个层面。一层是潜意识,由本能脑和情绪脑控制,这和你有没有意识到没有关系,潜意识力量强大,无时无刻地控制着你。一个简单的举例,人若是晕厥、失去了意识,虽然会瘫倒在地,但心跳、呼吸、消化等功能并不会立即停止,因为它们受潜意识控制,除非物理死亡,否则潜意识永远不会消失。

另一层是意识,由理智脑控制,这部分你是知道的。但理智脑太耗能量,虽然功能强大,“身体”太弱,运行速度远远低于本能脑和情绪脑,理智脑出现的时间只有250万年,远远低于本能脑和情绪脑亿年的进化,在整个脑容量中,只占了两成。在力量对比的数据比较中可以得出结论,我们意识控制远远弱于潜意识控制住。

当你处在模糊状态,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的时候,因为处理各种信息的速度不对等,意识很难介入潜意识,而潜意识却能轻易左右意识,所以人们总是做着自己不理解的事,比如明明想去学习,结果转身就拿起了手机;明明知道有些担忧毫无意义,却总是忍不住陷入焦虑。也就是说当你处在模糊状态时,你是不受自己的意愿控制的,也许你做了自己都无法解释的事情。

我们把模糊再拆解一下,分成三类,认知模糊,情绪模糊和行动模糊。

人类天性不喜欢学习和思考,因为这类事极其耗能。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基因自我设计的第一原则是节能,凡耗能高的事情都会被视为是对生存的威胁。而潜意识没有思维,只有本能,是低能耗方式,这个本能表现为喜欢娱乐,轻松,走捷径,短视,方便,逃避,喜欢简单,畏难等等。

我发现我是喜欢模糊状态的,表现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认识上我不求甚解,举个例子,我喜欢看小说,看故事,可看完后,主人公的名字我说不出来。我可以说出第一字,后面的就不知道,在看到第一字后我就跳过去了。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我不太会去分析,仅仅是追着情节跑了一本书,在感动或刺激的地方情绪波动一下。折射出我怕麻烦,简单方便,完成就好。我还是喜欢读书的,但是能读透读精的很少,读了个过程。

在情绪上,我有很强的畏难情绪,能逃能绕,能拖延、纠结、畏惧、害怕,很多事情因为情绪上的畏惧,没有及时处理,变得无法处理,后果更严重了。有些事一旦进入潜意识,可能很难消除,任何痛苦事件都不会自动消失,哪怕再小的事情也是如此。要想不受其困扰,唯一的办法就是正视它、看清它、拆解它、化解它。

在行动上,我是个想法的巨人,想法太多,选择太多,要做的事情来不及做,根本原因就是选择模糊,面对众多可能性时无法做出清晰、明确的选择,进入不确定的状态。人类面对不确定性时会不自觉逃避。当我们没有足够清晰的指令或者目标时,就很容易选择享乐,放弃那些本该坚持但比较烧脑的选项。所以我常常抱怨,我打算读书的时候,可以抱着手机看看玩玩,刷着不时跳出来的“爆炸”新闻,抓着我的眼球,度过了大部分的学习时间。

不模糊的人是什么状态呢?

看《底层逻辑》这本书的时候,举例说全球首富比尔·盖茨。盖茨的行程表和美国总统类似,5分钟是基本时间颗粒度,而一些短会,乃至与人握手,则按秒数安排。

我看到这些数字,觉得匪夷所思,这不是机器人一样了嘛,人怎么可能这么精确地安排时间!我现在明白,比尔·盖茨非常清晰地知道他要做什么,所以可以生活成别人无法想象的样子。

我在做事情上,我喜欢在脑子里想好,不太落笔。我不太爱计划,常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认为计划就是给别人看的,在复杂事情的全局把控上,肯定有局限性和短浅的问题。我并不认为这是短板,反而以为自己灵活,适应性强,可以灵活机变,心中有个大概就可以了。我在局部和个别突破上确实有些能力,在也一定上弥补了我的这个缺点。可当事情变多,复杂度更高,长期短期近的远的,内容暴增的时候,处理起来就会觉得头绪太多,无从下手,突发事情也多起来,最后我又忙有累,结果却不是我想要的。

高兴的事情是,我现在开始改变了,就从制定计划开始。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列出来,然后制定计划,晚上回顾。执行的时间不长,我发现我每天的自我掌控的能力有明显好转。从这件事开始,尽量较少我的模糊状态,明明白白过一生,减少我的遗憾,完成我一直想要做的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