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一直想我上大学时期的
文本解读老师。
记得大学时期未考试的时候,其他老师都是给我们划一下考试的范围和重点,甚至有的老师还直接告诉我们考试的题型,这些题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学期末那节课是我们几年大学中最专心致志的一节课。那个时候的我们是多么的感激为我们划考试范围题的老师呀!
偏偏教文本解读的黄老师和别人不一样。
三十岁,虽然脸上架着一副厚片眼镜,也挡不住他那双机灵的眼睛四处转悠。经常浅色衬衣加板直的西装裤,配一双眨眼的运动鞋,操着一口不流利又听不清的普通话。每节上课就会教导我们:你们怎么不看书呢?守着那么好的图书馆,这么年华的青春,天天玩,天天翘课。然后看着下面听课的同学,有的看课外书,有的低下头玩手机,没有任何反响,他“唉”一声就结束了这节课。
看着他义愤填膺的样子,不少同学在下面偷笑,他的话早已当成了耳旁风。
他是个很古板的人,严肃,很不招人喜欢,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从来不给同学们划一些复习范围题。
到了最后一节课,课堂的人比平时多了一倍,都抱着一丝幻想让这位黄老师给我们一点惊喜————划题。结果,和平时一样,把最后的内容给学完了,留给我们一点时间问问题。
最后的一点时间,就是我们争取的最后的希望,有的同学按捺不住了,开始要求老师划重点。黄老师听了以后依旧若无其事的在班里转悠,仿佛没有看到下面的同学激烈的“愿望”。最后,留给我们一段话:“我讲的全部是书上的内容,书上的内容就是重点!
了有的学生开始磨叽老师,黄老师有生气了:"我现在给你们划重点,将来你们走上社会谁会给你们划重点?谁会对你们负责?“然后他就一直默默不语,任凭我们怎么呼唤。
离考试只有几天的时间,可想而知,这位老师被骂了不知道多少遍。
正因为如此,这门课程是我们下功夫最深的一门课,拿着那本厚厚的书,开始了"艰难的背诵旅程“。出乎意料的是,这门课却是我几门里面考分最高的一门。当我们得知没有挂科的时候,对这位老师的”恨“也烟消云散。
如果不是走到社会我们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我还是很不理解他的做法,现在,真真切切的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大学是生涯中没有后顾之忧的美好旅程。看似古板严肃的老师,宁愿背着被骂的黑锅,也要让我们对自己负责。到现在我一直怀念学生时代让我们吃尽苦头的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