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时间 碎片化 学以致用
引子
近来关于“碎片化”学习的讨论很多,有拍手欢迎的,也有强烈质疑的。究其本质都是想证明自己找到一条卓有成效学习成长之路。
其实,每一个个体都是特别的一个,我们因认知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做事的习惯也千差万变,造成了千人千面的局面。
但这不是关键,关键的是每个人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在思考这个词?
我们为什么要学?
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哪一个目的是最重要的?
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应该聚焦那一方面的内容?
聚焦的内容是否与自己成长需求相匹配?
为了达成学习目的,是否有可落地方案?
为了学习自己的决心有多大?
是否能立即行动?
是否能坚持写写画画?
是否坚持总结、反思?
需解决问题
对此,我提炼出4个问题:
1.努力的方向有没有正确?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我们学习也好,工作也罢,首先得让自己走在正确的路上。否则如我们一直歪传的传销,虽然有着伟大的梦想,也有奋斗不息的精神,但真正能实现目标的有几个呢?
2.发力点是否够专注?
我们每天关注逻辑思维,关注各自媒体大咖,关注时事热点。貌似都很忙,将碎片化的时间都用在了解信息,增长见闻的路子上,但大家是否考虑过这些时事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推动他们发芽壮大的因素是什么?所以我们99%的人都严重缺乏精度。
我们妄图全面进步,了解自己需要的信息,不过练习过一万招的人真的比将一招练习一万遍的人厉害?
所以,抛弃该抛弃的,看去90%的时间去关注自身成长所需,专业所需的最重要内容才是王道。这一点,我在坚持健康减肥的路上感触颇深。瘦身成功无非就是遵循健康饮食锻炼的要求做了每天快走8000步以上和每天坚持平板支撑两个动作而已。
有时,越简单,越极致,我们更容易在一点上得到突破,从而帮助自己快速提升。
3.是否学以致用?
将这一点作为一个单列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得反复问自己,学习英语,学习自媒体写作是不是看着热闹?所谓一年阅读300本书,对你帮助有多大?每天学的刻苦,博览群书,是不是懂得道理越多,我们就能过好这一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4.是否有有效的反思记录?
前进的路上,我们要随时反省自己今天我有什么付出,用什么方式?对于未来,我今天做了何种投资?在今天当中,哪些事可以更进步?如果今天重来,我会希望重新过吗?
没有每天对自己的工作学习进步的记录,我们的工作就更容易陷入无绪和盲目之中。
建议:
1.拜名师求学:
名师出高徒,不仅是因为名师的专业指导,让咱们少走了弯路;而且借助名师的资源,能让咱们做事的平台变得更为优质。这也是所谓官二代,富二代更容易接近资源的中心的一个原因。
近身感受高手的做事思路和风格,更能感受到影响事件发展进程中各个关键要素的处理理念及技巧。
2.借助圈子的力量,共同成就:
现实的世界,名师毕竟是少数,咱们普通人也难有什么背景,资源让名师垂青。所以更务实的是进入同自己“志同道合”的圈子中,抱团成长。只有真正聚焦在一个圈子额中间不断去成长学习,相互吸引。才能找到某一个行业或某一个中心的核心点,借助共同的力量帮助自己实现更多更大的进步。
3.有效练习+不断反思
有这么一个公式:有效的成长=10%的有效学习+10%的有效交流+80%有效训练。任何一个行业的专家,都是聚焦自身精力在某一个点上夜以继日的不断思考,实践,形成了卓有建树的实际成绩才会被大家认同和尊重。
总结
任何的成功都是长期聚焦于一点且有效的学以致用的共同结果。不论碎片化还是系统化,我们都必须抓住学习的本质,否则一切都是耍流氓。
自我提醒:
聚焦聚焦再聚焦,你才会找到真正促成你成长的核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