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新的办公室,实际上是老的办公室的改造成果,在原先的基础上小了很多,长乘宽正好九平米,我很喜欢。
原先的办公室有60多平米,虽然是主办公楼,却是面向东校门,是东屋,夏天的上午特别的热,冬天的整天又特别的冷。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看到进进出出的人群,视野空旷的情况下,还可以看到陵阳大道上来来去去的车辆。除此之外便是感到一种寂寞空旷,人在这种情况下,会生出非常孤独的感觉,总觉得占用这么大的空间是一种浪费,便时常的心生愧疚。
政策一声令下,要求我们的办公空间不能超过九平米,在今春的一段时间里,我并和同志们在一起办公,体会了热闹的感觉,在欢愉的同时,便又觉得少了一丝丝静气,少了思考独处的空间,心情变得格外的浮躁。这对自己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居于静处思动,居于动处又要思静。人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动物,“东山望着西山高”,等得到的时候则意味着失去,别有不甘心失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老的办公室进行了改造,一界为三,第一个门里边是档案室,全镇的各种档案放置其中,一律的铁皮档案柜,排列五层,沿北墙放下。第二个办公室是名师工作室,放上一个四米的会议桌,学校的名师团队并可以在此进行团队活动,抱团行走在永和最美教研人的路上,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和设计。最里边的屋子,便是我的办公室了,办公室的门并没有和另外两个办公室的门比肩而行,而是凹进里边。这样下来,剩下的空间变成了一条宽宽的走道。
走道的旁边放有排椅,名师团队党员还有来的领导便可以在此歇息等候了,去除来往的疲惫,还可以翻看书柜里面的书籍,不啻于一场盛大的修行,最妙的是,如果再煮上一点水,泡上一包茶,清新爽目,令人如此的清新自在。
打小的时候,就过惯了和哥哥们在一起的生活,我就非常喜欢有一个隐秘的私人空间,这个空间并不需要太大,能容纳下七尺之躯正好,足以使思绪天马行空,“空间虽小,思想却大”,这是我所向往的。
新的办公室是我量身定做的,坐南朝北,背面的墙壁上有中国地图、河南地图和世界地图,正应了“胸怀祖国,面向世界”的胸怀和格局;中间是一张大办公桌,有着1米6长,80公分的宽度,占据了办公室的黄金地段,雄居于中心宝地;北面的墙壁上,使建校之初,上海大千挚爱图书馆开馆之际,陕西的王改民书法家题写的“心境似海”,写的龙飞凤舞苍劲有力,“海”字位列其中,便深得我的喜爱,随身而迁,奉为镇室之宝。向东望去,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映入眼帘,孩子们在操场上生龙活虎的身影吸引了我的眼神,那震天的吼声是永和最美的声音,那矫健的身手是永和最美的动作,他们是永和的最美。
我蛰居在这九平米的小屋,便“关进小屋成一统”了,久久的坐于此、听于此,不想再移动半步。我知道,这是因为:我深深的爱着我的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