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公共网络的目的
1、我们的智能手机是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我们的休闲时间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原材料。构筑在我们休闲时间和基础设施之上的科技公司发展人工智能,干掉我们越来越多的全职就业机会,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大多数工作岗位会被智能机器替代,90%的人将变为无用阶阶。
2、全球城市化率已经更进一步,造币的阀门正在悄然关闭,债务的大洪水开始淹没政府、企业和家庭。
以中国为例:中国居民净存款24.8万亿,2017年仅前33家金融机构收入之和才10.7万亿,反观实体企业则普遍亏损,债台高筑,4月国企负债总额突破108万亿,这意味即使国企通过涨价把居民存款全部赚走,也依然难以偿还债务,债务依然会以利滚利的方式高速增长。全球负债高达247万亿美金,每人平均负债高达3万美金。
为了国家的命运与人民的前途,我们得停下匆忙的脚步思考下我们的出路------公共网络。
3、智能化使劳动主体由人类转变为智能机器,生产力的飞跃要求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互联网是由软件、公众的休闲时间、智能手机和电脑搭建起来的超级机器, 是一种全新的超级生产资料。当前,经济困局、债务危机、贸易保护的根源在于:这种超级生产资料(互联网)的所有权被独享与垄断。
4、垄断的结果:一面是BATJ们的总体市值近十万亿;另一面则是实体与公众赚钱越来越难。科技发展与公众的幸福指数开始呈现负相关,科技越发达,垄断程度越高,公众获利越困难,实体企业经营越困难。这是所有中国人、企业与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
5、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需要重新建设全民与中国制造联合控股的公共网络, 让公共网络的股权价值大于十万亿级别(参照BATJ们)成为全民和中国制造的新增基础资产和信任纽带。公共网络内生股权和提货权,前者是公共网络长期服务价值的数字资产化,后者是公共网络短期服务价值的数字货币化。
公众与中国制造以公共网络股权为提货权担保,用提货权投资创新项目,会为创新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创新项目(智能机器)的开启,可以进一步扩大公众与中国制造的远期权益,使公共网络内生的智能资产规模自我强化。未来,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公共网络获得相当比重的智能机器权益,智能机器帮每个人赚取的收入会逐渐超过其自身劳动赚取的收入,持股分红逐渐取代工资成为家庭的主体收入,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会因此发生,我们称之为智能社会。
6、公共网络是全民持股的网络平台的总和。参照物有BATJ们、几千家银行机构、证券机构等等。建设费用来自公共网络本身约20%的股权,剩余80%股权是送给社会的福利。全民通过控股公共网络,来实现对所有创新方向的控股。创新方向包括:新零售、智能教育、智能医疗、智能农业、智能运输、智能出行、智能汽车、 道路无线充电、新能源、无人工厂、预制建筑工厂、智能机器人等等。公共网络的原始股权是金股, 金股包含所有创新方向产生的创新项目原始股权的50%。就如同将纳斯达克(或A股)所有股权的50%融为一体, 变成与科技进步同步增值的黄金股权,成为全民信誉之源。
7、人工智能是公共网络与公共网络未来控制的智能机器的总和。这与我们通常认知的阿尔法狗有着本质的差别,前者是所有智能化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广义机器的总和,后者仅仅是广义人工智能的微小组成部分。
8、创业、当企业老板、赚钱、持股分红当股东,这些财富象征的头衔就好比一个诅咒,这是资本家的专利,永远不能被打破。因此把80%的人阻挡在创业的大门外,这个二八法则从来就没有被打破过。我们换位思考一下生意的本质(买卖货物),来理一下做生意永远不变的法则:
第一个步骤、吸引数据(会员量)
第二个步骤、促销活动(五花八门)
第三个步骤、成交
这个规则适用于所有买卖,小到一个地摊,大到BATJ买卖,但当主人(股东)却有很大的区别。
传统投资是创新者找用户,创新者并不知道用户的真实需求,是摸黑前行,遵循量大是致富的根本原则,进入烧钱模式拼资本。投资人只能是资本和大佬,这就产生了资本和大佬控股未来的结构。这种结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
9、公共网络是用户先集结,这样就变成用户找创新者,明确的需求和订单数量来吸引技术、人才和资源主动竞标分包各个环节,因此会消灭投资的风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创新者把省下来的渠道成本拿来改善产品的品质。最终的结局,公共网络是我心,我心是公共网络,公共网络为我所用,所用为众生。消费者、创新者、技术人员、各方资源,通过股权分配持股原则让大家形成一个利益整体,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谁也不会去破坏它,大家只会添砖加瓦、锦上添花。
股权共享、数据共享,因此边际成本为零,创造出来的全是利润,因此未来会有更多的创新者会向我们投诚,这就是公共网络的价值。
最终的目标是建立新人机关系,把债务转移移给未来的系统和机器人,让人闲下来,软件替代白领,机器人替代蓝领。
二、不投诚公共网络的危机
公共网络的核心主体是全民持股,注册即股东,帮助其他用户发现自己的未来身份——股东,市场的主人,市场自裂变。
→100万股东,每人影响10个人发现自己的未来身份,市场中就会产生1000万股东;
→1000万股东,每人影响10个用户发现自己的未来身份,市场中就会产生1亿股东;
→1亿股东,每人影响10个用户发现自己的未来身份,市场中就会产生10亿股东。
10亿股东,控股市场,会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制度遗留下的所有顽疾,全世界会争相效仿,那时中国人主导的全球化会水到渠成,股东可以随时自组织轻松取代任何一个行业。
三、向公共网络投诚是每个行业思考的方向
如果360行都向公共网络投诚,我们就会省下上万亿的渠道成本,我们就能建设更多创新项目,让它造福于社会及我们的下一代。
以茶为例:数据显示,中国茶叶总产量呈持续稳步上升趋势,于2018年中国茶叶总产量达261.6万吨,比上年增长12.0万吨,增长率为4.8%。
2017年,中国茶叶总产值1949.6亿元;到2018年,突破2000.0亿元大关,达2157.3亿元,增长率为10.7%。
中国茶叶不同品类出口情况:2018年中国茶叶出口以绿茶为主,出口量达30.3万吨。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这种植物的国家,无论富贵与否,都离不开一个“茶”字,有清茶一杯,便可随遇而安,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灿烂的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茶会友,品味人生,逐渐变成大家的生活必需品。中国大约有一亿左右的茶民,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好一点的茶就被炒到天价。如果这一亿的茶民向同一个记帐系统里打款1000块钱(打白条),就会汇积到1000亿的资金,花200亿可以建立一家世界级的茶厂,花800亿可以把中国茶农手中的茶山承包或者入股,这样就把商贩、不合规、生产不达标、污染环境、产能底下的小公司、小作坊取代,统一标准的生产,我们不但能获得价兼物美放心的产品,价格可控,还共同控股了一家市值上万亿的企业,在小的数字都怕乘以中国的人口,在大的数字都怕除以中国的人口,只要达成共识,其实创新很简单,企业各个环节把好关,茶农种好茶共同控股未来。
有人会问,其它的人怎么办?答案是:去建设及控股公共网络就行了,让所有的生意都变得简单。
以普洱茶为例:在茶农手中几十块钱一公斤,外省卖到几百上千一公斤,各种成本增加了几十倍,如果爱茶的股东达成共识(这是未来的方向),整个茶行业,会省下上百亿的成本。我们把省下来的渠道成本,用来建设其它创新项目。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但并没有让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舞台。通过茶文化助推公共网络,全民控股公共网络,开启中国人主导的全球化,一带一路推荐茶文化走向世界。
以茶为例:这个逻辑通用于360行,向公共网络投诚是所有行业思考的方向,解决大家的订单、分销、融资、利润等问题。谁先看清全局,谁先把握商机,建设公共网络这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http://t.cn/AidkNcS8[/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