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的假期,我想起朋友肯定是自己一个人在家,决定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电话前还有一丝的纠结,因为自己有好多事情要干,许多书要看,许多课程要上,还得陪着孩子玩儿,这些事情都很重要,所以给朋友打电话就显得占时间。不过虽然犹豫,但是我内心深处知道应该打,因为这个时候除了我不会有人给他电话,他只可能一个人闷在家里神伤。越是节假日,越是合家团聚的日子,就越是他形单影只、思念亲人的日子,所以还是拨通了跟他的视频电话。
随便聊了两句,他主动告诉我心情不好,这让我意外又不意外,意外的是没想到他这么直接吐露心声,不意外的是他肯定确实不痛快需要倾诉。一问为什么,他告诉我刚刚下午在家睡觉梦到了刚刚过世不久的母亲,所以心情一下就很不好。我赶忙一边安慰一边开玩笑,说是阿姨过来看看你,你可得自己把家收拾的干净一些。聊了二十多分钟,我邀请他过两天来老家跟我一起玩两天,一起热闹一下,才放下电话。而邀请他的时候,我又在犹豫,还是因为邀请朋友来我就得投入更多时间陪着他,得给他安排吃住,而自己似乎有很多事情要做。虽然有纠结,该邀请还是邀请了。
放下电话,我反思自己的纠结,良知告诉我这是不该有的纠结,但自己为什么会纠结呢?一提笔,我突然想到了答案,就是因为我紧密围绕着自己的利益在考虑问题,这个惯性根深蒂固。我想着自己有许多事情要做,想着自己要去给朋友安排衣食住行,想着自己的时间不够用,想着利用有限的假期去学习更多的东西,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获得提升、为了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而没有从仁爱的角度,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良知告诉我该打电话,该邀请朋友,不该去纠结,就是因为良知的出发点就是去关爱和帮助别人,从万物一体之仁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为了自己的那点名利去绞尽脑汁。人活着,绝不是为了自己的那点名利,而是应该从一个更高的维度去爱这个世界,爱自己身边的人。
跳出自己的名利,去大胆的爱这个事情,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去认识这个世界,体悟这个世界,从一个更高的维度去活,去主动发光发热,不要再做那个只为自己索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