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片充满希望的校园里,我遇见了小宇——一个让我难以忘怀的孩子。他的成长历程,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既有风雨的洗礼,也有阳光的温暖,记录着他从封闭走向开朗、从自卑迈向自信的蜕变。
初次见到小宇,是在九月的第一节语文课上。其他孩子都叽叽喳喳地分享着暑假趣事,而他却独自坐在教室的角落,低着头,用课本挡住半张脸。当我请大家自我介绍时,小宇始终埋着头,手指不停地抠着课桌边缘,指甲缝里满是被磨破的痕迹。课后,我从其他老师那里得知,小宇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性格孤僻内向,几乎从不主动和同学交流。
为了拉近与小宇的距离,我开始在课间有意无意地走到他身边,有时只是轻声询问他在看什么书,有时会分享一个小笑话。起初,小宇只是用点头或摇头回应,眼神躲闪,不敢与我对视。但我没有放弃,每天都会抽出几分钟和他聊天,渐渐地,他开始用简短的话语回答我。
一次作文课上,我布置的题目是《我的梦想》。大多数孩子都写想当科学家、医生、老师,而小宇的作文却让我心头一颤。他写道:“我的梦想是爸爸妈妈能回家,我想每天都能吃到妈妈做的饭,想让爸爸接我放学。我不想爷爷奶奶那么辛苦,他们的腰越来越弯了……”字里行间满是对亲情的渴望和对家人的心疼。那一刻,我更加坚定了要帮助这个孩子的决心。
从那以后,我经常在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小宇展示自己。我会提前把第二天要提问的问题告诉他,鼓励他做好准备。当他第一次在课堂上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脸涨得通红,身体也在微微发抖。我带头为他鼓掌,同学们也纷纷送上掌声。渐渐地,小宇回答问题的声音响亮了起来,偶尔还会主动举手。鼓励小宇参加学校的绘画社团。小宇很有绘画天赋,他的画里常常出现一家人手牵手的温馨场景。在社团活动中,他和其他孩子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慢慢地,我发现小宇的课桌上开始出现彩色铅笔,课间也能看到他和同学们围在一起讨论绘画。
然而,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一天,小宇没来上学。我打电话到他家,才知道他的爷爷生病住院了,奶奶要在医院照顾爷爷,小宇只能暂时被送到亲戚家。再次见到小宇时,他又变回了最初的样子,沉默寡言,眼神里充满了不安和恐惧。我把小宇叫到办公室,给他买了热腾腾的包子和牛奶,听他倾诉内心的害怕和委屈。我告诉他,遇到困难不要一个人扛着,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帮助他。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我发动全班同学给小宇写鼓励的纸条,还组织大家一起去医院看望小宇的爷爷。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让小宇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随着爷爷病情的好转,小宇也逐渐走出了阴霾。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间到了学期末。在班级元旦联欢会上,小宇主动报名表演了一个小品。他站在讲台上,自信满满,幽默的表演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看着舞台上光芒四射的小宇,我内心满是欣慰和感动。如今,小宇已经成为了一个开朗乐观的孩子。他不仅和同学们相处融洽,还会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最近的一次作文中,他写道:“我曾经以为自己是一颗孤独的星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光芒。但老师和同学们就像温暖的太阳,照亮了我的天空。我现在知道,只要心中有希望,就一定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小宇的成长历程,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力量。每一个孩子都像是一颗等待破土而出的种子,只要我们给予足够的耐心、关爱和引导,他们终会在合适的时机,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绚烂之花。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我愿继续做那个播撒阳光的人,陪伴更多孩子向阳生长,奔赴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