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是有那么一些时刻,内心会升腾起想要“结束”的念头,结束一切与这个世界的联系。
走路不小心踢到石头,那一瞬间钻心的痛会让我们产生想死的念头;抑郁的心境和情绪会让人觉得想要逃离生活的困局;炎炎夏日等了半个小时的公交却因为人太多挤不上去,被告知下一趟得再等半个小时的时候,也会产生这样的念头……我们不经意地把“想死”挂在嘴边,“死”却是我们常常需要避讳的话题,好像谈到“死亡”,便意味着悲观消极。
其实,我们深知死亡是所有人的归宿,或许世间有各种不平衡与不平等,唯独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从一个推荐电影的公众号中得知这部电影,推荐者把它归为喜剧电影——《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题目也是很戏剧,决定去死,说明”死“的过程很漫长,而且这样的”死“是欧维的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承受。注定是温情而又残酷,不然关于死亡这么沉重的话题又何来喜剧一说。
欧维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爸爸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父子两唯一可以交流的话题就是车子了。相依为命的父子两好像也并没有因为家里缺少女主人而过得凄凉沉重。但是好景不长,一次考试之后,欧维拿着优异的成绩单给父亲看时,父亲在给同事分享喜悦心情的时候没有注意到铁轨上驶来的火车……,至此,欧维成了一个孤儿。
父亲的公司为了补偿欧维,让欧维接替了父亲清洗火车的工作。但是,生活并没有给予失去父母的欧维更多的补偿,父亲建的房子被宣告要拆除,为了守护父亲留下的房子,欧维重新维修了一遍房子,但是他的努力并没有效果,为了救出邻居家着火的房子里的老人和孩子,欧维自己的房子着火然后化为灰烬。无家可归的欧维只好睡在火车上,这是他遇到了他生命中的挚爱——索尼娅。
如果你觉得接下来就是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很明确地说不是,他们很幸福。但是上帝好像是容不下他们的幸福。意外好像贯穿了欧维的一生。去西班牙旅行归来,欧维夫妇乘坐的大巴意外翻车,他们失去了孩子,索尼娅失去了双腿。原因是大巴司机酒驾。
失去双腿的索尼娅失去了教师的职业,被特殊学校拒绝的理由是学校没有可供轮椅上下的坡道。为此,欧维向市政厅反映情况,寻求社会援助,一切未果,欧维索性自己拉了一车材料冒着大雨,在学校大门口修了一个可以让轮椅顺利通行的坡道,于是,索尼娅恢复了教职。
九个月之前,索尼娅死于癌症。于是,从这个时候起,欧维生活的唯一目标就是“决定去死”,去与天堂的索尼娅团聚。是什么支撑了欧维跨过了那么多”决定去死“的时刻?
当欧维穿戴整齐,准备上吊自杀的时候,被窗外新搬来的邻居帕维娜一家的吵闹声打断,原因是明明禁止机动车开进生活区,他们却把拖车开进来了,他必须去阻止,关键开车技术还那么差,是欧维无法忍受的。看到这里,也大概明白了,为什么这部电影被归为喜剧电影。
当然,这并没有打断欧维决定去死的念头,在他第二次上吊自杀的时候,上吊的绳子断了。为此,愤怒的欧维还去卖绳子的店里质问了售货员。看到这里,我已经忍不住笑出了声,虽然欧维仍然还是决定要去死。
欧维从老邻居的家里要回了借去了很久的水管,目的是在车库进行他的第二次自杀——煤气自杀。自杀之前,欧维打开了车上的收音机,播放着舒缓的音乐。但是,还是未遂,邻居帕维娜想要找欧维教他开车,又一次打断了欧维的自杀计划。
时时不忘决定去死的欧维怎么会善罢甘休,当他救出失足跌到铁轨上的小伙子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欧维向离站台相反的方向走去,他想直面迎面驶来的火车。但是,最后欧维还是把手伸给了站台上想拉他上来的人们。
对死这么执着的欧维绝不会这么轻易地放弃的,他从车库里找来了很久没有使用过的猎枪。对准自己的下巴,扣动扳机。当欧维专注于扣动扳机的那一刻,被门外的敲门声吓到,手抖,子弹打偏了(看到此处已经是哭笑不得了)。这一次来找欧维的是披萨店遇到的同性恋小伙子。因为自己的性取向被父亲发现了,赶出家门,无家可归,请求欧维收留。当然,最后欧维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当然,这是欧维最后一次“决定去死”。
那么,在欧维“决定去死”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终于让他决定不去死了,不去做傻事了。
他每一天都买一束鲜花去看索尼娅,他把索尼娅的照片朝向窗外,他帮老邻居修好了暖气,修好了披萨店小伙的自行车,与患了老年痴呆症的老友聊了天,接受了邻居帕维娜的拌饭和饼干,对猫过敏的他收养了那只肥肥的流浪猫(最后在遗言中嘱托邻居帕维娜流浪猫的生活习惯),帮邻居帕维娜带了两次孩子,踩掉了骗他硬币的小丑的大鞋子,顺便安装了厨房的洗碗机,吃了收留的同性恋小伙煮的咖啡和烤面包,教会了邻居帕维娜开车,并且训斥了路怒的司机,与邻居帕维娜在星期六的一点在原来跟索尼娅一起喝咖啡的桌上点了一杯咖啡和一份拿破仑蛋糕,救了站台上的小伙,得了一次突发的心脏病,与白衬衫起了几次冲突,把亲手做的准备给自己孩子的摇篮车,送给了帕维娜的新生儿……每次决定去死的时候,回忆了一生中那些幸福的、快乐的、痛苦的经历。
生活即发生,“死”与“决定去死”也是发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