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云仙子 2019-1-11
(日更第17天)
2018年“双十一”,我从淘宝网购的《早晨从中午开始》。
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是我特别喜欢的一本书,也是我一直想买而如今才到手的纸质书。
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路遥以真挚朴素的文字,回顾自我成长及奋斗历程,谈文学与创作,谈人生的得与失……
《早晨从中午开始》是一部路遥去世前,躺在医院病床上写的《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50个小节,5万多字,凝聚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作家生命中最后的心血和才智。
文中记录了路遥写作《平凡的世界》时的生活、思想和情感经历。从萌发写《平凡的世界》的念头到1988年5月写完,路遥用他六年的青春、生命、苦难和心血,换来《平凡的世界》的璀璨夺目,完成了自己多年来的夙愿,干成了自己一生一世中立志要做成的一件大事。
1991年《平凡的世界》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平凡的世界》的确是一部激励千千万万青年的不朽经典,它所诠释的追求精神、奋斗精神和劳动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它完全符合我们时代所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即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美,劳动创造幸福。奋斗者最高尚,最美丽,是最值得尊敬的。
路遥在其成名作《人生》获得巨大成功后,他没有被鲜花和红地毯冲昏头脑,也没有沉醉在原有的功劳簿上躺平,而是自我加压,自我鞭策,甘愿沉寂,独自承受冷清、寂寞和孤独,历经六年的千辛万苦,苦心竭力,酝酿和创作出一部百万字的恢宏巨著《平凡的世界》。
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语:“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他确实做到了宗教般的意志和毅力。为了写作,就像一个老农民一样,守着土地,一年四季,默默耕耘,挥洒汗水,辛苦劳作。
他认为,他的创作和农民的劳动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只不过是农民在土地上劳作,而他在纸上劳作。在他看来,只有创造的过程才是快乐的、幸福的、愉悦的和充实的。
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过程中,他的创作生活中几乎没有真正的早晨,他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
通常情况下,他都是在凌晨两点到三点左右入睡,有时甚至延伸到四点到五点,天亮以后才睡觉的现象也常常有。
用他自己的话说: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投身于其间。
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生活习惯,也许正迎合了如今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但长期艰苦而繁重的写作和不规律的生活,硬生生地摧毁了他的健康。致使由于身体的原因,他的创作曾多次因生病而差点搁浅。
但我对他的早晨从中午开始的习惯,并不崇尚。而这恰恰或许是路遥不同于我们常人的思维、理念和作息规律,也正是他写出不朽作品之缘由吧。或许,在今天,我们尝试着可以理解路遥的生活方式和作息规律。
作为一名作家,也许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打开汹涌澎湃的思绪去静心创作。
夜幕降临,房门紧闭,拉上窗帘,手里拿支烟,桌面上散发着雀巢咖啡的缕缕芳香,在四周一片寂静的深夜,思维变得异常活跃,灵感似涌泉般汩汩流淌……
路遥就是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任凭岁月轮回,季节更替,呕心沥血地创作出了煌煌巨著《平凡的世界》。
多年前,初读《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本书时,是在电脑上。读完,感动地我泪流满面,悲怆难抑……
我的内心不由自主地发出一阵阵呐喊:苦难的路遥!平凡的路遥!伟大的路遥!
今天,2022年11月17日,是路遥去世30周年的忌日。我们缅怀路遥。我们追思和怀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和灵魂。
平时,一想起路遥或者有人提到路遥的名字,我便会想到苦难,继而想起他面对苦难、正视苦难的顽强拼搏精神和旺盛斗志,想到他战胜苦难,从而超越苦难的勇气和力量。
苦难,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中都会经历到,但是有人的在困难中沮丧、沉沦,而有的人在困难和挫折中挺直脊梁,奋起拼搏。路遥就属于后者。
路遥的人生经历是励志的;路遥的伟大和崇高,在于他是为时代讴歌,为人民书写。他的作品带给人们的力量是鼓舞人心的,是昂扬向上的,始终洋溢着一种向善向上的独特魅力,给人以希望、信心和催人奋进的勇气,而且他的这种人格魅力及作品所带给人们的启迪和力量经久不衰,30年来仍历久弥新,常读常新。
令我感悟至深的一句话就是:“向牛一样劳动,向土地一样奉献。”这是路遥的座右铭,也是路遥伟大精神和人格魅力的充分彰显。
这句座右铭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短暂一生但又创造出不平凡伟绩和辉煌历程的折射。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只是,假如路遥还活着,我最想告诫他的一句话就是:早晨,不要再从中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