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段话觉得很有道理:
分享一个古代的教育理念:古时父母对孩子有“七不责”:1.对众不责,要有尊严;2.愧悔不责,因其自省;3.暮夜不责,不利入眠;4.饮食不责,易致脾虚;5.欢庆不责,经脉受损;6.悲忧不责,恐伤倍至;7.疾病不责,爱如良药。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神,育人育己上都十分受益。
领小小苗来她干哥哥爷爷家拜年,哥哥弟弟都没在,有点紧张还不太高兴。坐在沙发上也不老实,把奶奶刚整理好送我家的8个陶瓷杯打碎了3个。我和她爸爸还算冷静,都忍住了,一句都没说她,首先把残局收拾好,奶奶又拿了几个杯子送我们。
反思:当着亲戚的面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我们大人都会面临一定的压力。心里是有点怕别人会说我们对孩子太惯着了,犯了错都不说,说我们孩子教育得不好的。但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教育孩子也是很难的。打碎东西的孩子当时已经是很恐惧了,也知道自己做错了。孩子也都是要面子的呢!这个时候如果骂两俩,或者唠叨两句:你这孩子就是这么冒冒失失的。那无颖是雪上加霜了。但是如果错误行为不去纠正的话,我们也会发现,同样的错误下次还会再犯。那该怎样纠正呢?
这次纠正我和老公都没有做好。下午在外边玩,我听老公说,今天在爷爷奶奶家你打碎了杯子,我们给你留面子没有说你。(我们大人有时会觉得给孩子留面子是委屈求全的行为,好像孩子就欠了我们一个人情。其实这只是教育当中我们本应做的一个正确行为。我小时也听到过大人这样说过,当时感觉是不好的,总之没有什么积极正面的影响。)
而我当晚上很忙在擦东西的时候,小小苗一下子过来把桌子上的水杯打翻了。我又忍不住了唠叨:你看你总是这么冒冒失失的,在爷爷奶奶家就把那么多的杯子都弄打了,还不知道小心。(大人总是喜欢秋后算帐,借题发挥)
而真正需要的是我们事后复盘。但一定要选择大人和孩子都冷静的时刻,最起码是大人必须冷静,可以考虑孩子的感受,和孩子进行感情上的链接。专注于解决问题,可以参考启发式提问,大家头脑风暴。最主要一点是给孩子信心,让她知道有方法可以改正错误,可以在错误中进行学习,下次可以做好,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而大人也会给她帮助和支持。一起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