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由和独立,伍尔夫这样说:“一个女人如果要写小说,那么她必须拥有两样东西,一样是金钱,另一样是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让我在读到的时候忍不住想要和她相拥。
她鼓励女孩子也应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可以自己去挣钱,而不必只能希望自己嫁个好人。
独立包含经济独立和思想独立,而要实现它们还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拥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收入,最起码要满足自己的日常开销。我们总要先生存,才能谋求热爱。
先做好该做的事,才能有底气去做想做的事。
另外要拥有一间可以上锁的房间,它可以保证你有自己的安全独处空间,不必被别人偷窥和打扰,让我们拥有独立的思想。
经济自由和思想自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经济基础,天天忙着碎银几两,再不规划自己的时间让自己脑子闲下来,不容易有思想自由。如果思想不能生长,又不容易让自己身心和谐,探索自己,体验生活。
“一份稳定的收入会给人的心境带来很大的变化,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夺走我手中的五百英镑。我将永远拥有食物、房子和衣物。”——《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自由经济,独立灵魂应该是每一个人都追求的,但是不管是挣钱的能力,还是养育自己内心的能力,都有前提要求,要解决基本生存,在此基础上才能思考,要做什么,怎么改变。
我们拥有的唯一不会被别人夺走,并且可以持续改变的,就是自己赚钱的能力和改变自己的能力。
尤其是在企业艰难,打工人也不好找工作的这两年,如果不是上行的跳跃,请安安稳稳的做目前的工作,先保住自己的开销资金。如果有富裕,也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支出,尽量非必要不消费,把钱存起来,有储蓄才有底气对抗未知的风险。
然后花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业务能力或者锻炼自己身心和谐都可以。如果是外在能力要锻炼自己可迁移的能力,比如行业通用或者跨行也可以用的。
如果是修炼内在,可以慢慢感知自己的情绪,找到源头并试着接受它,锻炼自己不内耗,不放弃,发现美好的能力。
不必匆忙,不必火花四溅,每个人的步调都不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必活成别人期望的样子,只需做自己,按自己的想法过一生。
成为自己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
而关于自由和独立,随着阅历的增加,我们都会不断的有全新的理解。
就拿现在的我来说吧,开始有这个意识,到完成目前自己的身心和谐,大概用了三年时间。
我最早开始有想要改变的意识,是自己的情绪,总是跟着别人的情绪起伏,太容易被人带跑了。
于是我就开始想,哪些方法可能对我有用,毕竟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自己,最后我用的方法是便利贴和复盘。
便利贴用来提醒我情绪不要被别人带走,如果真的被别人带走了,好吧,那就是我目前的水平了。我没有能力可以一次性改变,只能通过一次次的复盘提高自己的水平线,让大多数人都不能轻易碰到。
自我觉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当我觉察到想要管理自己情绪的时候,改变就在一点点的发生。
大概在同一时期,我不再只看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也开始强迫自己看有用的书籍,看逻辑思维的书还有管理类的书,就一点点的慢慢熏,那段时间也蛮难熬的,经常能把自己哄睡。
直到23年中旬,我大概通了情绪是怎么影响我的,到底什么对我才是最重要的,于我而言真正的自由又到底是什么?
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一件挺小众的事儿,小众到情绪其实都是自己的事儿,而我们的喜怒哀乐和我们的投入、预期相关。
对我最重要的是健康的体魄还有对这个世界持续的探索和热爱。
自由啊,我不再满足于薪资够日常开支和兴趣爱好了,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期待。
我希望自己能够在实现金钱自由的前提下(日常开销,兴趣爱好,父母养老,子女教育等),也实现工作地点自由还有时间自由,灵魂自由,可以一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从培养自己赚钱的能力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开始。
最后再用伍尔夫的一句话和所有的朋友共勉:“攥紧你手中的火炬,首先照亮自己的灵魂,发现其中的深刻与肤浅、虚荣与慷慨,认清自己的意义,无论你美或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