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好闺蜜,两口子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她在市重点中学教高中,而她的丈夫是大学老师。当初结婚时男方家是农村的,经济条件不富裕。而女方家父母都是公务员,自小生活优渥。她和她丈夫的婚姻更像是倒插门儿女婿。
婚后一年他们生了一个小男孩儿,因为男方的父母都在农村,两口子工作忙,所以这个孩子一直是姥姥带大的。姥姥是医生,和我这个闺蜜生活中都是非常强势的人。女婿因为各种原因在家中也没什么地位,在带孩子的问题上基本是没有话语权的,倒也乐得清闲。孩子从出生一直到现在,基本都是姥姥和妈妈一手带大包办。
孩子三四岁的时候,我们两家一起带孩子们出去玩儿,正值夏天气温灼热,我家娃就靠着大树乘凉玩耍,可把这个孩子吓坏了——哎呀,树皮不能摸!树皮有细菌!我错愕,仔细观察这个孩子,的确是太干净了:不在地上随便坐,不轻易去拿手摸周围的东西,不跳跃,不奔跑,不大声说话,最后干脆是不说话。
记得在这孩子十多岁的时候,我领着他和我家娃路过一处园子,园子里碗口那么大的芍药花开的正艳,红的,紫的,白的,芳菲热烈。因为是一个废弃的园子,门锁着,有一堵小墙,也就1m多高,我先跳过去,然后让这个孩子跟着跳过来——因为他是男孩子,又已经十多岁了,我理所当然应认为应该很轻而易举就能跳过来吧?可结果是,这孩子站在原地说什么也不跳墙,他大概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举动。
时间一晃而过,孩子们都在长大,我也一直关心着他。如大家所猜想,后来这个孩子的性格变得非常孤僻、古怪,爱干净,也爱生气,形容举止有几分娘气,不太会和人打交道。再后来渐渐的大了,学习非常好,考上了浙大,如今已经34岁,读博士,一直也没有结婚,甚至都没有谈过任何女朋友。
事情讲到这里,我相信屏幕前一定有不少女生要说“这也算是人间理想了吧?!”高学历,高颜值,优渥的家庭背景,良好的生活习惯....即使有那么一点严重的小洁癖,也无伤大雅。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别着急,还有让你我大跌眼镜的反转呢!
慢慢的,我从闺蜜的哭诉里才知道:这孩子不知什么时候起,在性取向上也变化了。他并不是没有恋爱经历,而是他恋爱和同居的对象不是女人。
所以果真“优秀的小哥哥都是属于小哥哥们”吗?但请大家换位去思考一下:因为闺蜜一家子都属于事业有成的人家,早就希望孩子能结婚抱孙子,是怎么都没想到最后会是这样的结局。闺蜜甚至歇斯底里的和我哭诉:“我们祖宗八辈儿也没有这种东西!”
去年暑假,孩子回来和我聊天儿,我才知道,他特别厌恶憎恨他的妈妈和姥姥。因为她们对他绝对的控制,还有绝对的干涉,导致他对女人也产生了特别的憎恨、讨厌、避如蛇蝎。
其实从我看着他一路长大,这孩子长得是非常汉子的,按他爸爸的性格来说,也应该属于钢铁直男性格。那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原来在他成长过程中,大事小事,包括今天他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中学考什么学校?上大学报考什么?他的父亲都没有一点话语权。所以这个孩子等同就是在单亲的姥姥家长大,甚至连妈妈关注的也少。
说实话,一直以来闺蜜和她妈妈都是我敬佩学习的对象,因为她们自己事业有成,还培养出一个这么优秀的孩子,我觉得她们妥妥的是人生赢家。可是经过和孩子这次深刻彻底的聊天,我才知道有这样可怕的事情。原来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人为地把父亲逼出孩子的圈子,然后你老用女人的观点、女人的做法、女人的胸怀、女人的理性、女人的癖好去管教他,这对一个聪明且有智慧的孩子是极大的伤害。
心理学专家表示,男孩子比较“娘”的性格成长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和我们后天对孩子的教育密切相关,男孩子没有男子汉气概,已经成为很多家长共同担心的问题。
除了爸爸带孩子比较少这个原因,妈妈姥姥作为孩子的主要养育者,一些不恰当的育儿方法,也会让孩子变得“窝囊”、“娘气”。
我认识一位大姐。她今天已经有六十多岁了。因为从小守寡,女儿是他一手带大的,女婿也是他亲自挑选的,女婿女儿生下孩子没多久就离婚了,所以等于这个外孙子也是她一手带大的。
最近我能明显感觉到,这个孩子也快要被她毁掉了。因为我这个大姐没什么文化,爱玩麻将,爱跳舞,她八岁的小外孙子,成天跟着转战在麻将桌、广场舞、老太太们的八卦场里。
这大姐人很硬气,我曾经跟她探讨过,我说男孩子为什么不让父亲带呢?她说“从这个孩子巴掌大的时候,我就一直带着呢!已经养这么大啦,凭什么要让他爸带?他爸要了几回,我就是不给他!”
唉,清官难断家务事。我只是可惜,这样一个聪明伶俐的男孩子,在熟练地摆弄那几张麻将牌,在老太太们东家长李家短的八卦里,不耐烦的站在一边儿迷失了方向。
从这两件事,我深深地觉着,在成长过程中不应该,也绝不能有父亲的缺失。
当今社会,父母工作忙就把孩子丢给姥姥和奶奶看,很多次在小区的凉亭里,花园儿里,我看着好多的不知是姥姥还是奶奶对他们的小孙子说,哎呀,你别碰猫猫,猫猫咬人!你别摸狗狗,狗狗脏!不要坐地下,地下脏!不要碰那个,那个打着你!不要摸这个,这个要扎着你......把男孩子养得畏手畏脚,没有一点儿男孩子该有的阳刚之气。
有人说男孩子“娘气”,和现代社会娱乐圈偶像的引导有关系。也有人说,爸爸在孩子的成长中参与过少,让越来越多的男孩子没有了阳刚之气。
我认为这二者都有关系。
今年一月份,教育部对政协委员《关于防止男青少年女性化的建议》做出了答复:要求学校,社会,父母,家庭一起努力。
不可否认,在成长过程中,电视上闪闪发亮的明星爱豆们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会让小孩产生崇拜、模仿的冲动,但最重要的依然是家庭和父母的教导、引导。童年这段岁月是男孩养成人格的关键时期,他们像是刚刚破土的小嫩苗,疯狂汲取着外界给他们的“营养”,他们分不清好的坏的,只能懵懂地去接受,去吸收,一不小心被耳濡目染了不好的东西,又怎么能不受到影响呢?所以在这个时候家里有男孩子的,不管你工作多忙,生意多要紧,父亲一定要在孩子的身边,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们树立“男人”的概念,不能缺席孩子的成长。
也衷心希望我在文中提到的“悲剧”可以越来越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