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多人在隔段时间(迷茫之时)都会偶尔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存在于这个世界?即存在的意义(PFE:Purpose For Exsiting)。
本书以小说形式为叙述主体,地点为一间叫做“为什么咖啡馆”来展开故事的情节,而菜单上的三个问题是贯穿整本书的核心思考——你为什么来这里?/你害怕死亡吗?/你满足吗?
「存在的意义」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生活的压力种种这些事情,都很少有时间让我们静下心来去深刻的问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吗?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对于我们整个人生来说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在经过深度的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后,会发现,平日里所碰到的烦恼、忧伤都不过是他人或自己所造成的,而留给真正自己的时间却没有多少。
首先要明白,人活着一辈子终究所追求的是什么?当我们知道终究一生所追求的目的,我们也就理所当然的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
「顺势而为」
凯茜所讲的绿海龟的故事,其实就是告诉人们,在我们朝着我们人生目标的途中,我们会经历许多的坎坷与阻碍(逆浪)。我们要在途中去发现这些阻碍我们达成目标的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不要将自己大部分精力花在与这些阻力抗争上,保存体力和精力(悬浮),但在我们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做我们人生有意义事情的时候(顺浪),我们即刻可以发力,借助海浪,顺势而为,一定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逃离死循环」
角色安妮的出现,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死循环现象”,而这个也是阻碍我们去实现人生目标、追求存在意义的普遍现象。
我们做着并非自己意愿做的事情→产生情绪→物质慰藉自己→消费→赚取更多的金钱→做着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死循环)
所以不难理解,我们大多数人只是被物质给蒙蔽了,或者说被物质背后的广告所产生的影响力给遮住了双眼。
就好比有人对你说,吸烟可以缓解压力,结果吸了一支又一支,压力不但没有缓解,反而会产生更多的压力,甚至染上烟瘾。
而我们沉下心来仔细去体会存在的意义,其实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我们所追求的那些与我们存在意义毫无关系的物质,不会长久,也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而这些消费,也往往会变成“打水漂”,并且让我们越来越迷失自己真正所想要的东西。
这个让我想起了最近看的一本书,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的《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中所提出的一个观点,在我总结之后如下所述:
其实在每一笔消费之前,都可以去考虑这笔金钱消费所带来的会不会对产生更多的金钱或对自己实现目标产生更大的帮助,如果这样一种消费能够带来更多金钱的增值或对目标产生正面的影响,那么这个钱也不用吝啬可以毫不犹豫的去花费,例如吃饭,买衣服,读书,旅行等等。因为吃饭是人的最基本要求,可以保证人的身体健康,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买衣服可以提高人开心的心情以及改善自己的整体形象,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旅行可以增加见识。
但如果一次消费对于自己产生不了任何的金钱增值或者价值增值,甚至有害身体健康或心理健康的,那么这笔消费这是绝对没有意义的,那么这个金钱也就不需要去花费。
「你的目标也许触手可及」
咖啡馆老板迈克讲了个渔夫的故事,则让人瞬间恍然大悟。
渔夫每天都过着去海边打鱼的生活,每个清晨和妻子还有孩子一同吃早餐,然后送孩子上学,在黄昏时分陪妻子在海边散步,但他每天打鱼的量,只是够全家人吃就可以了,而多出来的鱼他都会放回海里。
有一个商人就对渔夫说,每天可以用一整天的时间用来打鱼,打到多的鱼可以卖出好价钱,这样不用多久,赚到钱后开个国际捕鱼公司,这样就可以提前退休,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于是渔夫就和商人说,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每天早上人和妻子还有孩子一同吃早餐,然后送孩子上学,再去打鱼,黄昏时分配妻子在海边散步。
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总是对别人说,等到退休了之后怎么怎么样。例如退休了之后去旅行、退休了之后陪妻子和孩子、退休了之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扪心自问,你想过上的这种生活,是一定要在退休之后才能过得上吗?而你的人生必须要在60岁以后再去完整吗?
其实,我们想要的生活,我们随时都可以去过,只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给限制住了。
整本书的字数并不多,我在两个小时之内读完,但就是这样一本以小说为叙述主体,通过三个问题,4个人物,让我这不到两个小时所领悟到20年来都不曾认真去思考的一个人生启示。
最后说上一句,这是一本不错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