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简称PD)本质是一种中老年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行动徐缓和姿势步态异常。这些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严重地限制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此外还有些非运动症状,也严重地困扰着该类患者的生活,如睡眠障碍、便秘、焦虑抑郁、幻觉、肢体疼痛、不安腿综合征等。
目前尚无任何办法可以治愈PD,现有的各种治疗手段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一定时期内有效。因此,发挥祖国医学优势,利用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中医针灸治疗的优势有三:1、安全——纯物理刺激,无副作用;2、有效——疗效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如明显降低肌张力、活动灵活性改善,震颤减轻,同时对于非动症状中的便秘、睡眠障碍、不宁腿综合征及异动症等都可以明显改善;3、可有效延缓、减少或推迟PD药物的使用,尽最大可能减少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
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
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由来已久。《黄帝内经》已有对帕金森的相关表述,多次出现“振”“掉”“摇”“筋骨繇复”“筋挛”“鼓栗”等词语。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素问·至真要大论》:“大关节不利,内为痉强拘瘛,外为不便。”《灵枢·根结》:“枢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所谓骨繇者,摇故也。”《内经》将几乎所有类似帕金森病的表现都纳入了“痹症”的范畴,相关理论集中体现在《素问·痹论》中。其中提到的脏腑痹与帕金森病非常贴近。《金匮要略》中出现“趺蹶”名称,其表现十分类似帕金森病。曰:“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腨入二寸,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瞤瞤者,黎芦甘草汤主之。”从此帕金森震颤和肌强直两大主症同时出现,并开启了后世以震颤命名帕金森的开端,并提出了风痰致颤的认识。至明清时期疾病确立了“颤振”的病名,明确地将帕金森病当作独立的疾病加以研究,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