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官瘾为何特别深

有史以来,中国人没几个是不想当官的。从唐朝灵澈在《东林寺酬韦丹刺史》上写的“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明朝李贽在《焚书·又与焦弱侯》上说的“名为山人,心同商贾;口谈道德,心存高官”,到清朝胡式钍在《语窦》上记的“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便可见一斑。

中国人的官瘾确实特别深。再看看鲁迅是怎么说的:“中国人的官瘾实在深,汉重孝廉而有埋儿刻木,宋重理学而有高帽破靴,清重贴括而有‘且夫’‘然则’。总而言之:那魂灵就在做官——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新唐书·文艺传》中记载,一次,任吏部郎中的张涚邀请孟浩然在集贤殿赋诗唱和,忽报玄宗皇帝驾到。孟浩然急忙藏于床下,张涚不敢隐瞒,如实奏报。唐玄宗说,我久听别人提到他,但未见过他。唐玄宗让孟浩然来见,并向他索诗。孟浩然遂将其中写有“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岁暮归南山》这首诗呈上。唐玄宗认为,此诗表面上是自责,实则言其怀才不遇,极为不快,说:“卿不求仕进,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当即下诏“放归南山,终生不仕”。与孟浩然一样,官瘾特别深的文人还有胡适、郭沫若等,当然,比孟浩然走运的是,后两者都当上了官。可见,在中国想当官的,连一向在人们心目中以清高形象出现的文人也不例外。

那么,中国人的官瘾为何特别深呢?最根本的原因当然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实用品格所造成的。在“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和“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这样的传统文化中培养出来的人,不可能不注重实用性;不可能不看重实惠;不可能不势利。而当官有利可图,手中握有人事权、财物权,掌控着行政资源,且官越大,权力越大,掌控的行政资源越多,当然也就更能满足为官者的权欲和物欲。所以,中国人官瘾的根深蒂固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僧多粥少,官场上自然避免不了明争暗斗。争斗得来的权力却又缺乏更有效的监督和制衡,加之中国人多没有宗教信仰,不存敬畏之心,官场生态出现腐败的现象,那就是必然的了。

  有没有不想为官的人呢?当然有,如写出世界上第一部《茶经》的茶仙陆羽,曾被授予“太子文学”的官职,又奉召担任太常寺太祝,但他宁可违抗圣旨出逃,也不赴任,甘当“处士”(有能力、有资格、有机会当官,但不就的人)。还有以执着求真的精神,躬行实践,求真务实,勤奋刻苦,最终取得真经,归国后“心在译场,志在山林”的玄奘,两次谢绝唐太宗李世民请他还俗,辅佐朝政的邀请,专心于佛经的研究和翻译,最终成为一代高僧。陆羽和玄奘毕竟是智者。不过,也唯有智者,才能读懂“有书真富贵,无官一身轻”这句俗话的真正内涵。

财迷心窍志必小,官迷心窍品难高。还是蔡元培说得好:“都无做官意,唯有读书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唐诗三百首详解(一 行宫 唐代:元稹(yuán zhěn)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
    汉唐雄风阅读 11,805评论 4 29
  • 五月份的自己,有点懒散,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总是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而不开心,变得焦虑不安。导致五月份的效率和生...
    怡方阅读 1,872评论 0 1
  • 啊……馓饭。 百饭丛中最鲜艳! 啊……馓饭。 众香锅里最壮观! 有人说你贫寒, 贫寒的年代你最珍贵。 有人说你无味...
    甘谷人家阅读 4,542评论 0 0
  • 五点半,在公司吃过晚饭,心想这样的一天又过去了,明天是星期一么?拿起手机看了一下,那是昨天。 作为一名新鲜...
    skyBla阅读 3,11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