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尽管世界很大很大,时光很快很快,但在我心灵的最深处,始终有着一个不曾改变的农村老家——那里有我的父母、我的兄弟姐妹和我难忘的童年回忆。童年像一首甜美的歌,带给我无尽的难忘的回忆;童年像雨后的彩虹,激励我勇往直前;童年的快乐,童年的一切美好都离不开味蕾的轰炸和那难忘的校园。

美 食

    相信大多数人都抵御不了美食的诱惑,我更是如此。每年夏天,雪糕和冰激凌都是我的最爱,那源于我贪吃的童年。记忆中童年的夏天,冰棍是必不可少的美食。从记事起,炎热的夏天的午后,端着茶缸或碗的我总是坐在门前的大石头上,等待着卖冰棍的老爷爷的到来。每当隐约听到“冰棍,卖冰棍了”的叫卖声,我就立刻冲到马路边,伸长脖子向远处张望,一看到卖冰棍的老爷爷出现在村口,我就会蹦跳着挥动小手大声呼喊:“冰棍,冰棍……”每当慈祥的老爷爷把一根冰棍放在我的茶缸或碗里,我就会小心翼翼地护着放冰棍的茶缸或碗,心满意足地返回到家门口,继续坐在大石头上,听着蝉声,惬意地享受那冰棍诱人的甜味和盛夏的凉爽……其实,在口袋并不富裕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炎热的夏天,没有什么比吃上一根冰棍更让人幸福的事了,何况是在偏远的农村呢?尽管那时的冰棍,无法与现在风味各异的冰激凌和雪糕相媲美,但村口那高一声低一声的卖冰棍的吆喝声,不仅勾走了我童年的魂,也成为我儿时的夏天最期待的歌声。或许是因为童年尝过太多冰棍的缘故,长大后的我,面对琳琅满目不同口味的醉人的雪糕和冰淇淋,我的舌尖再也品尝不出童年的冰棍的美味。

    童年第二道的美食与父母的爱密不可分。父母打破了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他们对女儿们的爱甚至胜过儿子,这在那个时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现在,我一看到超市琳琅满目的零食,熟悉的画面就立刻浮现在眼前:多少个日落西山诗意正浓的黄昏,总有几个小女孩站在马路边,伸长脖子不停地向村口张望,等待父亲的出现,因为走街串巷归来的父亲的包里总有数不尽的零食。零食在那个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是所有孩子们的奢望,但善良的父亲,却极大地满足了我们对零食的渴望,以至于在以后的岁月里,我曾被数不清的美食诱惑,却从不曾失去自我。

    童年的第三道美食是“妈妈的味道”。母亲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但她却用勤劳的身影和坚强的意志,对孩子们进行着无声的教育。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偏远农村,多子女家庭的吃饭问题,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母亲既要做家务又要下地劳动,但对于正长身体和学知识阶段的孩子们的一日三餐,却从未有过丝毫懈怠。从记事起,母亲每天天不亮就喊我和姊妹们起床上学,然后开始一天的劳作。童年的最后一节课总是饥肠辘辘,但一听到放学铃声,我总是风一样地跑过两道街(小学距离我家两道街),推开家门冲进厨房……尽管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母亲却能像魔法师一样,将每一餐都变成美味的佳肴。为了让孩子们吃饱,母亲总是最后一个吃饭,母亲的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尽管后来外出求学又参加工作,在家吃饭的时间越来越少,但 “妈妈的味道”,是我对母亲和农村老家无法割舍的爱和温暖港湾的温馨回忆。

校  园

“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颗小树……让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这参天大树……”我的小学校园生活美得像一首歌,它记录着我童年的欢乐和幸福,承载着我童年的难忘时光。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几乎每个农村都有村办的小学,但是没有幼儿园,大多数孩子到七八岁甚至九岁才上一年级,幸好,我们村的小学有一个学前班(所谓的学前班就是为了给那些想提前上小学的六七岁的孩子提供一个免费听课的机会),学前班和一年级共用一个教室,凳子是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上课时,学前班的学生坐在教室的后面,尽管没有书本和课桌,但能上学前班在当时已经是很荣幸的事了,七岁的我在学前班上了一年,就直接上了二年级。当时的小学校园,有一排红墙黑瓦的房子,四间用作教师办公室兼住室,其余的六间用作了教室。记不得教室里是否有电灯,但肯定没有风扇,地面是坑洼不平的原始土地,木制的课桌老旧不堪,桌面上的刻痕,记录着无数颗童心的杰作,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描绘着岁月的痕迹。黑板是用水泥直接抹在墙上,刷上黑色的油漆就凑合着用了。那时的粉笔,绝对是稀缺品,老师们对粉笔格外爱惜,每支粉笔都最大限度的发挥的它的作用,被老师们丢弃的粉笔头却被我们视为珍宝,因为有了粉笔头,我们就可以尽情的在黑板上、墙上、校园和操场上留下我们的画作,那些画作,承载着我们的纯真和快乐。

  那时的学生和老师来都来自于同一个村,尽管彼此都认识,但对于教过我的老师,我却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和害怕,特别是有几个和我的父亲同龄的教师,课下从不敢主动和他们搭话。尽管当时的老师,讲课从不用普通话,并且放学后还要经常下地干农活,但他们却正如歌里所唱“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今天深夜啊灯光仍在亮,呕心沥血你在写教材……一群群接班人茁壮成长,肩负祖国希望奔向四方,你总是含泪深情凝望……”他们用实际行动,担负起培养我们成长的责任,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面积不大的校园,地面没有进行水泥硬化,几棵不知名的大树,不仅记录着岁月的更迭,更为我们带来无尽的欢乐。春寒乍暖时,我们时常仰望大树,期盼春暖花开绿树成荫;炎热的夏季,我们在大树的绿荫下读书玩耍;叶落枝依依的秋后,我们轻轻地捡起片片落叶,挑选最美的一片放入书中,成为美丽的书签;寒风瑟瑟雪花飘零时,我们不惧严寒在大树下滚雪球、打雪仗、堆雪人……

    操场也十分简陋,和校园一样没有打水泥地面,只是稍稍平整了一下,风一吹便会扬起灰尘,雨下过会泥泞难行。农忙时节,操场就成为附近村民的丰收农场,玉米、谷子、小麦、芝麻等各种粮食都晾晒在操场,见证着农民收获的喜悦。那时的下课铃是老师用手敲的一个大铃铛,那悠扬的有节奏的铃声,犹如战场上的冲锋号,指挥和激励我勇往直前。每当下课铃声响起,我们便会飞奔到操场,跳绳、踢毽子、扔沙包……短短10分钟的课间休息,我们却玩得热火朝天。

    与小学只有一墙之隔的初中校园,是我儿时最想去的地方。因此,上小学的我时常会踮起脚尖,趴在教室的窗户上,透过塑料纸和玻璃的缝隙向初中的校园张望。每当课间,初中的后门便会打开(两个学校共用校园外面的公共厕所),我们这些小学生便会趁值班老师不注意的瞬间,猫着腰、蹑手蹑脚的移动到初中的校园,一览初中校园的美好,尽管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行动会被值班老师无情地阻止,偶尔成功的,我们便会在值班老师的注视下,昂首阔步地从后门走出,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自豪和胜利的喜悦。

    我那简陋的乡村小学承载着我童年的欢乐,在那个缺少相机的时代,我所拥有的所有欢乐情景,却没能留下一张照片,但所有生动的画面和美好瞬间,都早已凸凹分明地印刻进我记忆的深处。随着国家振兴乡村教育惠民政策的落实,记录着我童年美好的小学在2004年搬到了公路边的新校区,我满心欢喜地漫步在崭新的校园,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望着窗外偌大的操场,听着从广播里传来的下课铃声,却再也找不到当初那纯真的发自心底的快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美丽童年(序) 文章中的豪豪名字叫田梓豪,妈妈是一名小学教师,爸爸以前是滑县四中的教师,因为后来四中取消了,他的爸...
    家有俩豪阅读 752评论 0 1
  • 有幸参加了张文质家庭教育研究院“行走杯”共读活动。我看到课程表中有一项作业:让我们回望一下,我的童年是什...
    步老师_5a83阅读 615评论 0 3
  • 题记 站在三十岁边缘,处在一个尴尬的年纪。不知从何时起总刻意回避自己的年龄,好像一二十岁甚至更早十六七岁。以前写过...
    双鱼的海洋洋阅读 124评论 0 3
  • 晚风摇曳,几只虫子游弋在白炽灯棍炽热的眼眸里,难逃宿命。 而灯下苦读的我,又何尝不是命运把玩的一只虫子。 一只虫子...
    梦里秋蝉阅读 832评论 1 28
  • 前段时间听朋友说塘沽这边孩子的学习考学情况,着实让我吃惊不小,回想起自己曾经的学习生涯,除了高中半封闭式管理比较严...
    那时月阅读 32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