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朗读者》有感

看了电影朗读者,感概万千,影片涉及了爱情、人性、历史、政治、国家与民族,虽然不是经典爱情片,可我却想站在爱情点上说点什么。

看完影片感受最深的一点:伤害是不会被根治的,我们在自愈的过程中都学会了烙印自己,把自己变成伤害我们的人的样子,这个程度根据各人不同或多或少罢了。

汉娜的不告而别,她一个人单方面地了断了两个人的露水爱情生涯,这造成了麦克的情感郁结,汉娜不仅仅是带走了麦克的爱情这么简单,甚至对麦克一生的爱情和婚姻都产生了致命性打击,爱情的破灭还不是全部 ,最可悲的是就连麦克的人性本身都带来了破灭。此后,麦克失去了对爱情、对生活 、对周围一切人事物的坦诚与真诚。 麦克对自己的女儿说 “我不够坦诚,我对任何人都不够坦诚”,这句话却是麦克成年后说的最坦诚的一句了(这让我看到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的缩影,好像我也是这样的)。从这个角度看影片到这里都是汉娜的错,她仅仅由于个人内心的自卑就选择了不告而别,放弃了一无所知的麦克,不顾后果,不想对他人的伤害,一走了之,另谋高职去了。

而麦克呢,再次在法庭见到汉娜的他选择了沉默。其实影片后期的他一直挣扎于法理与柔情中, 他的理智告诉他不能接受不能承认这不伦的爱情,无法爱一个女刽子,可现实相反,他就是爱了,而且是一辈子无法磨灭的那种爱。他无所适从,不知何为应该,何为不该,在道德之外 法律之外  麦克能做的就只有在内心深处留有对汉娜的爱了。因为这种爱在内心深处,麦克的理智是不会允许他把这种爱再像少年时一样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汉娜眼中看来就是“拒绝”,她以为经过数年,她的“孩子”已经不爱她了。

麦克的爱是不远离、不遗忘、不原谅。不远离和不遗忘让汉娜在狱中重新燃起了生与爱的希望,是他的朗读让她彻底打开了心扉,找到了活下去的信念,然而,不原谅却又使汉娜仅存的信念破灭,最后选择踩在“信念的书本”上自缢。 所以,人生的两大相处阶段,前与后的较量,真的说不清,是谁背叛谁,谁救赎谁 。

男女主角狱中见面的那场戏真是残忍又无奈,我再次觉得这可能就是上帝给人类设置的“障碍”,不能跨越的永远无法跨越,不能战胜的到死都无法战胜。一个人总是要到了一定年纪才能清楚认知到自己的有限,也明白别人的有限。所以成年人都接受了  妥协了  不强求了  我不要了  罢了  就这样吧  挺好的…这才是属于成年人应该有的“成熟”,可这真是一个正确的标准嘛?  怎么觉得可悲呢 

人生充满了预设,就算你深谙人生大道理又如何,就像大张伟那句残忍却真相的话:“现实残酷 想明白有什么用”。这也是这部电影的无情之处,让所有惧怕现实的人,都看到了真实的自己,却又不给人搏一搏的念想,影片再次点醒你:人性的宽度有限,所以与爱情的长度撞击时,总是亘古地一个结局——悲伤 , “爱情十有九悲”嘛  “We found love in hopeless place”嘛  接受吧  成年人  这是大现状 !

可我是个内心悲观的乐观主义者啊,所以针对影片结局,我所理解的是麦克终于肯打开为汉娜锁死了大半生的心,把心底的秘密说给女儿听,也许之后麦克拾起了重新幸福的勇气  我希望是这样的  也许麦克还是会回忆起往事  但回忆不是为了留下  而是为了重新出发    我希望是这样的。


汉娜和麦克两个人都为爱情付出了一生的罪与罚,如果我能感同身受, “tell Michael i said hello”


最后,附上麦克写给汉娜的小诗,(读完后更悲伤):

当我们敞开心扉时 ,我们合二为一

当我们沉浸时,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当我们消失时 ,你在我心里  我在你心里

这之后

我是我

你是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