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在梦里被推醒,迷迷糊糊听到老公说,儿子咳嗽了,快,给他拍拍背。可是他明明就和我们睡在同一张床上!儿子就在他身边,他却只是傻笑着刷抖音!”
闺蜜群的一个吐槽让我忍俊不禁,明明是举手之劳,为什么舍近求远?
闺蜜气愤回答:懒呗。
我心想,这风格不像是懒,倒像是惯出来的。
就像早上,我正在厨房忙,孩子闪进厨房,举着水杯向我邀功:“妈妈,我帮你装好水了,棒不棒?”
我刚要夸她,一想,不对呀,这水她倒给自己喝,怎么就成帮我了?
敢情我每天给她灌好水的行为,让她认定这就是我的工作了。
她不做,理所应当;她做了,就是在帮我。
身边有很多人,他们善良勤劳,体谅家人,包揽家务就为了让家人回家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为凭借这样的付出,就能让家庭关系如钢铁般坚硬。
然而家人并没因他们的付出感激涕零,更多的是习以为常。
家庭并没因他们的奉献和睦愉快,更多的是各管各的。
自己也没因付出而收获硕果喜悦,更多的是横生怨念。
你的过度勤劳,正慢慢剥夺着其他家庭成员的参与感,让他们把家视为旅馆,饭店,休闲场所,却独独不是需要自己出力去建设的家。
别让你的勤劳,毁了你努力维系的家庭关系。
1
时常在电视剧里看到这样的场景:
丈夫在外面有了外遇,妻子得知真相歇斯底里:
我对你这么好,我为家庭付出这么多,为什么你选她不选我?
丈夫搂着小三答:因为她不能没有我。
忍不住大骂男人犯贱的时候,我们很容易错过其中的有效信息:“你一个人能扛下所有,有我没我其实无所谓。”
罗兰·米勒的《亲密关系》中曾提到:人其实是想要通过亲密关系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一个人能在家庭关系中刷到多少存在感就能回馈家庭多少存在感。一句“我需要你”比“我爱你”更能让他豪气冲天。
黄磊在娱乐圈一直广受好评。和前段时间热播剧《小欢喜》中的方圆一样,黄磊在现实中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好老公。
他的名气远大于妻子孙莉,两人的模式在很多人眼中更该是“男主外女主内”。
婚后孙莉确实也回归家庭,从影视圈淡出,然而孙莉却不会做饭。
家里从来都是黄磊做饭,孙莉刚生孩子那会,黄磊只接北京的戏,就为每天能回家给她们母女做一口热饭。
有个节目中主持人问黄磊,你做饭孙莉干嘛?黄磊说她打下手,招呼朋友啊。
主持人又问,不让孙莉做饭是不喜欢她身上有油烟味吗?
黄磊回答,不啊,我是怕她切到手,她压根不会……
一句嫌弃,溢出的却是宠溺和自豪。
这个世界本没有感同身受,只有同甘共苦,才能真正懂得,体谅彼此的苦,心疼彼此的不易。
一尘不染,整洁无暇的房间,一个高档酒店就能满足。
香气四溢,刺激味蕾的大餐,无数餐馆酒楼都能提供。
细致的服务,温柔的态度,专业的管家能比你做得好一百倍。
与其给另一半提供完美的享受,不如把他们拉下水。
一道你洗菜他烹饪完成的家常菜才能成就回忆里的独特香味。
一间你收拾他拖地的卧房才能在身心俱疲时成为最难舍弃的归宿。
一个你递过毛巾我接手后却想着先帮你擦汗的动作,才能清清楚楚地让彼此明白,原来你比我更重要。
别让你的勤劳,阻断另一半想要贴近你的心。
2
邻居夫妻是普通的工薪阶层。
为了不让孩子吃苦,两人咬牙把孩子送进了当地最好的私校。
工资不够花销就晚上兼职做装配工,经常大半夜还看到他们家的灯是亮的。
夫妻两一周就买一次菜,菜量只能顶别人家一天。
孩子每月月底回来时,夫妻两就待家里。
一个专门负责陪孩子学习,一个就做满桌子的菜给孩子补充营养。
结果有天孩子吃着晚饭时说他不想读现在的学校了。
夫妻大惊,忙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
孩子满脸委屈地嚷:你们知道读书有多累吗?
妈妈好声安慰他:妈妈知道你很辛苦,但我们把你送进那学校不容易,你就坚持一下好不好?
孩子非但没听劝,反而把筷子一摔,大吼道:你们有什么不容易,一天天好吃好睡的!就我一个人在外受苦!
妻子闻言,突然就没了声响。
丈夫下意识朝孩子扬起手,但半晌也没舍得落下去。
这对父母想着自己扛了所有的苦,替孩子挡风遮雨,结果挡住的却是孩子理解家庭,体谅父母的通道。
李玫瑾教授在孩子的性格塑造中提到:
现在很多家庭,孩子习惯被这样对待:你只要好好念书,考上大学,其他事情不用管。
于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们习惯了只做自己的事。
渐渐地,他们的眼里心里只剩下自己,没有他人,包括父母。
别让你的勤劳,遮挡孩子努力看到家庭,看到父母的眼睛。
3
有个有钱人,喜欢吃母亲包的饺子。
母亲已年过八十,但他却雷打不动每周让母亲给他包饺子。
朋友问他,你去外面吃不就结了,何必每次辛苦你妈?
有钱人就带朋友回了家。
看着老母亲揉面,和馅儿,包饺子,忙活一整天。
有钱人说,你看我妈在忙的时候是不是特开心?自从我有了钱,也就包饺子的时候她才觉得我还需要她。
朋友突然就懂了。
孩子长大时,父母就老了。他们的卑微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开始显露。
他们的经验不再能带给孩子引领,他们的羽翼不再能为其挡风遮雨,甚至他们的劳力也被孩子嫌弃。
刚成家那会,我妈常来我家。
她总是大早上先赶去菜场买好菜,给我择好了放冰箱,然后把地拖了,衣服洗了,每个角落都收拾了,才心满意足地锁门回家。
我着实过意不去,就索性每天自己早起把所有活干完才出门。
慢慢地,我妈就很少来我家了。
有天回去刚好听到我爸在问我妈:最近怎么不去女儿家了?
我妈叹了口气:去了都没什么好做的,还去干吗!
我以为自己抢走了她的活,却没想到抢走了她的价值。
很多父母不去孩子家,不是因为怕累怕苦,而是怕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没有办法为孩子做什么,那还上这个门干吗?
别让你的勤劳,成为父母不愿上门的理由。
4
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视频。
一对夫妻婚后生活日趋平淡,丈夫提出离婚。
妻子同意了,但希望丈夫能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完成她的要求。
为了顺利离婚,丈夫接受了。
之后的三十天,按妻子的想法,丈夫每天拥抱她,亲吻她,牵她的手,对她说我爱你。
从起先的僵硬,到后来的享受。
丈夫惊觉,习惯了没有这些行为语言,自己竟忘了:原来自己这么深爱妻子。
一个家庭中,如果某个成员太勤劳,承担了所有家庭琐事,那么其他人,习惯了什么都不做,也就会慢慢忘记一些重要的事:比如这个家,其实是我们大家的;比如这段家庭关系,是需要我们所有人一起去维系的。
很多公司重视团队建设,是因为在团建过程中,成员之间能够增进了解,加强信任,愿意积极去探索让整个团队发挥出色作用的方法途径。
同样,我们的家庭也是一个团队,只有在一个有效的沟通环境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生活的各个项目中,成员之间的联系才会更加紧密。
每个成员也才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去探索,怎样让自己所处的家庭关系更加稳定,怎样才能将家庭这个团体推升到更好的状态。
当你一边在内心咆哮为什么你在拖地而你的另一半却在午睡,你的手却还忙不迭地为他盖上毛毯;
当你觉得为什么别人的孩子能给自己做早饭你却要在凌晨五点巴巴起来给孩子包饺子,还要承受他的嫌弃,说包的馅儿不合胃口;
当你委屈着自己明明是体谅父母却反而让父母更伤心;
停下手来,把家务,琐事和最重要的家庭参与感还回到你的家人手中吧。
让他们真正回到家里,享受到被家庭需要,被你需要,“没有我不行”的成就感。
大家的勤劳,是美好家庭关系的基石;只有你一个人的勤劳,就只是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