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下班回到家, 看到空荡荡的晾衣架,心里不禁有些恼火。上午就给妞发信息,很礼貌的请她帮忙把洗衣机里的衣服晾出来,结果一天了,衣服原封不动的待着。
要搁以前,指责的话肯定会冲口而出。但是,现在咱不能这样,咱是跟院长学习过的。先调整了情绪,想了想再开口:“乖,妈妈上午给你发信息你是不是没看到啊?”妞:“什么信息?”其实上午给她发的信息只有这一条,而且大概率是她看到了,要么是忘记了,要么是不想干。“哦,我说帮忙把洗衣机里的衣服晾出来,你肯定没看到,要不然不会让它们在洗衣机里睡一天大觉的。我先做饭了啊。”
妞没说话,我进厨房开始忙活。再出来时,衣服已经晾好了。心里舒了一口气,默想,这件事到此为止,不再提。
反思:如果按照从前的思维,可能上来就会批评孩子,一天了,这点小事都没做。然后自己气呼呼的一边去晾衣服,一边抱怨孩子,再把问题上升到不帮忙分担家务不知道心疼妈妈上去,母女俩进行一场对抗。
实践证明,偶尔装装糊涂,给孩子个台阶下,不揪着孩子的问题不放,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不上纲上线。孩子反而更容易接受,主动去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