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那点事儿第三部 229

        个人所能做的就是想方设法让自己的资金账户走出一个永远的大牛市,这并非不可能,这就是所谓的事在人为。这个事在人为,关键的关键就是学会风险控制。

        我用自己的风险控制的概念,有意和无意之间,也在帮助一些有缘人,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擅长使用的风险控制模式。

        您可能会问,为什么你不写一本书,把自己的经验和读者一起分享。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态度问题,我读过不少关于股市分析和操作方面的书,不过更多的书籍,并没有告诉我在实践中怎么赚钱。我记得那时候有一句话挺流行,“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是我读了不少这方面的书籍,所得到的最深切的体会,最后干脆把这些书,装在一个垃圾袋里,全部扔掉了。

        不少写书的人,都是因为在股市实践中碰的头破血流,最后转行写写书,做一做“事后诸葛亮”,这也算是一种在股市赚钱的好方法。这种人,我还真认识几个,他们一般在股市都赚不到钱。

        我曾经把自己的笔记做了一些系统性的整理,不过我发现我要写的东西,可能不会受市场待见,因为我只想帮助读者学会做止盈止损,除此之外,我找不到任何让读者盈利赚钱的万全之策了。写书的意念在心中也曾经产生过,但感觉还是不成熟,因为自己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大熊市,虽然在1994年体会过两个月左右每天傻呆呆地看着自己的股票天天下跌,但这不过就是熊市的最后阶段,至于真正的熊市,是如何产生的,生成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一个股市参与者,如何面对熊市,在这方面,自己没有把握,更没有心得,所以我觉得自己还不具备写书的基本条件。

        既然我无法告诉别人怎么在股市上赚钱,那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写,一点点积累,等时机成熟了,再写不迟,我相信中国股市有的是前赴后继者,如果一本书真有实用价值的话,一定会受欢迎。

        从1994年“八一行情”结束以后,我自己始终坚持在股票价格的图表中,研究自己最适合也最有把握的盈利模式,实践当中,我所做的的就是尽可能减少盈利模式中的不确定因素,在过程中不断完善属于自己的积累。

        从和郭女士合作结束以后,我也想过,让自己成为亿元户。但我知道,如果亿元户走不上去的话,很可能会回归到1元户,这是一种我无法把控的风险,所以,我宁可选择用几十万元资金,来来回回折腾,也不愿意去赌这个亿元户。

        我记得以前上海有个“*百万”的“大户”,成为一些媒体的追踪目标,时不时会出现关于此君的报道。据我所知,还有一些公司请他做讲座,让他帮助分析市场,我也曾经用一段时间去跟踪他所进行的的分析,却发现了不少问题。按照我的基本逻辑,天生是不掉馅饼的,所以我相信人家不会平白无故把好方法免费通过媒体告诉公众的。

        和郭女士她的团队分手以后,我用几十万元做本金,确也赚了不钱,总得看,要比一个效益不错的国企老总,收入可能还要高一些。而且用不着费心劳神。出来在证券公司做解盘,只是想证明自己,几年下来的学习和实践的经验,总结出来,在实战中帮助他人,对我也算是一种积累和锻炼。任何时候,市场都会有困扰市场的所谓利多和利空传言,所以股市这个地方可能是谣言最多也最容易出现的地方,无论是哪种谣言,都有造谣者的目的。但无论是哪种谣言,市场都会沿着自己得到轨迹运行,不过谣言对市场投资者确实有影响而且影响不小,这些谣言会严重干扰股民的心态,产生错误的判断,所以,一个好的投资者,耳朵根子确实需要硬一些,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要轻信自己耳边的各种杂音。

        1999年市场新的热点,应该是网络科技概念股的天下。有意思当时被誉为网络科技概念股的领头羊,就是一个上海老牌以生产一种“罐头”闻名的上市公司,虽然当时我也非常看好这个板块,但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样一个和网络科技毫无关系的上市公司,竟然成为这一板块的领头羊。我印象很深,其实那时候这家上市公司,仅仅公布自己建立了一个公司的网站,和网络科技基本上风马牛不相及,马上就如同干柴烈火一般,一下子引起了股价的暴涨。

        这就是股市,说煤球是白的,就是白色的;您偏说煤球是黑色的,对不起,您要是坚持您的真理,您不赚钱;您要是随和市场的谬误,您能够赚钱,而赚钱是硬道理。顺势而为则是在是个市场得以生存的硬道理。

        更邪门的是,1999年国际奥申委批准北京2008年主办奥运会的消息确定以后,A股奥运概念的领头羊股票,居然是和奥运会毫不相干的一个“**五环”的上市公司,相反,很多或许直接受惠奥运会的股票,动静却不大。

        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生的行业,我是不会拒绝的。当时我的理解也比较浅薄,专门花去一段时间,学习了网络方面的相关知识。

        我个人的条件已经是昔日所能比的,我邀请了2个北方交大相关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一家饭店开了一个套间,让他们一边给我恶补相关知识,同时做网络科技公司的技术框架设计。

        那时候的硕士毕业生还没有当今的那么会忽悠,他们很实事求是地向我介绍了相关的技术知识,从技术角度介绍如何经营互联网。我听着也是云里雾里的,不过有一点我很清楚,如果建立一家网络科技公司的话,设定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48周 学习了三种商业模式,第一种出卖自己的时间,关键点在于提高单位时间的价值;第二种将同一时间出售多份,关键点...
    眼儿飞媚阅读 1,618评论 0 1
  • 《秋》 亲笔/晴 你注定走,掠过一缕清风。 我注定停,留住那片晚霞。 走走停停,从此为陌路人。 微风正好,...
    麦迪的眼泪阅读 3,604评论 6 5
  • 风吹草木惊,叶落悄无息。 时未到三秋,尤怜万物泣。
    田小橘阅读 2,622评论 0 0
  • 即使是告别单身也不应该是烂桃花啊,我要难过死了,真的。如果一开始就不开心以后怎么会开心呢?想想就不能接受啊!不是说...
    justjjzyq阅读 1,644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