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做成一件事的心法
为什么总是很努力却总是看不到希望?
你的努力有效率吗,你是在假装努力还是真的努力了?作者指出有两点
1.内向成长,即不思考 不总结 不输出
2.外向成长,即有技能 得认可 获成就
·拥有“卓越”技能,就要精炼技术,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需要
·例如:读书,读完后亲自去实践,把心得写出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分享给他人。这是产出
·打造技能必须产出,持续打磨,做到越来越精细,方能卓越。
产出是成长必要的过程,静下心来,去找寻自己喜欢的领域,学习+实践+错误+分析原因+再实践,坚持做。
做成一件事心法的三个自我分析:
——— 价 值 ———a.创造可复制的价值:
折叠时间,我们通常都是多劳多得。学习方法,积累、改变价值,创造长期持续有收益的价值。热爱 需要 利他 对别人有用,且是可复制的价值,这样更长久,影响更深。过程保持耐心和远见,不要自我怀疑,保持坚定
b.用知识为价值加码:
1.价值定义: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商品——价值量——等价交换
人——价值量——社会交换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交换
商品在未生产前要经过构思,选材,制造,加工,宣传,出售一系列过程,而人也是。
2.怎么创造价值?我能给别人什么?对的东西,有好处的,对别人、对自己有价值,有贡献和产出。持续学习新知,归纳并实践了刻意练习和深度学习等成长方法论,这些方法论又反哺了自己,舒适区边缘持续打磨作品,接受学习新的知识,归纳并实践刻意练习和深度学习,在价值基础上创造价值,形成闭环。不断成长,不会止步不前。
c.利他——创造“价值过程中”拿着一颗利他的本质之心,本质是爱:帮助他人会在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会感到快乐,作者通过《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指出:“幸福即贡献感”其结果便是利己。其中书中还有一句话:“也唯有在我们发现自己价值的时候,才具备了让自己真正自主和自由的勇气”。发现自主,成为自由,实现自身。即利他的正确姿势: 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自身的能力或价值去影响、服务他人,而不是试图用某种条件去取悦或控制。不然感情或亲情不会长久。
接受利己的本性,会让我们更好的成长。
d.社交是一面镜子
1.自身不够优秀:别人要反驳你时,可能是因为还不够强大(当然,对方也可能存在认知局限)。当你劝说别人时,除非自己真的变好,而且比现在好很多、比他好很多,那时你的话才有分量。
更好的策略是埋头努力,默默改变。直到有一天,即使你不说话,也有人会主动征求你的意见。
2.因为所有的社交都是一面镜子,外界如何给你反馈,根源在于自身长期的综合表现。好的关系是“吸引,影响,成为”。取一端容易走向绝对化,“劝说、付出、要求”也可以相辅相成。
e.内向者的被动社交
1.如果我们不愿意拿着手电筒去找客户,也不想着去说服别人,如果发现这个人竟然还要被说服,那就只能证明这朵花散发的光和热还不够。那没事儿,我继续努力,继续发光发热,争取我的光和热有一天能够覆盖到他。
2.用好作品代替自己说话,通过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创造出带有长久价值的作品或产品来与世界保持联系。要做长期主义:专注一件事,好的作品自己会走路
———身 份———
1.改变思维:换个角度去想问题或许有不同的收获,当你要抱怨你的领导时,多想想他的好处和优点,不要和自己过不去。态度影响行为,行为影响结果。
2.改变潜意识:想象你是一个富豪,如果你连想都不敢想,那就不会成为。不要给自己的心理设障碍。
3.感谢困境:“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感谢,即使碰上坏事、遇到灾难,也要心存感激,说声谢谢”。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有个跟随其一生的习惯。困境是对我们最好的磨练,放弃,你为困境所征服,坚持下来,你就会变得强大,征服困境。
保持一种平和,自信状态,主动降低期待,做最坏的打算。
4.好好说话:刻意练习会改变我们的说话方式: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说积极,不说消极的话
·无论遇到什么人物,说和善,不说刻薄的话
·无论遇到什么问题,说开放,不说绝对的话
5.不要给自己设限:当你说我可付不起的时候,想想怎样才能付得起?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告诉自己: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至少在一开始的时候不要轻易对自己说不可能!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要从根源上改变你的思想、想法!
————心 理————
1.做一个容易快乐的人: 学会调节负面情绪,学会感受快乐,发现生活的美好
2.做成一件事并不容易: 作者举例孔子历经沧桑回顾一生为后人留下忠告的两件事,一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实现它并不容易;二是当一个人真正成熟时,他必然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包容万物、逍遥自在。
3.非黑即白: 在保留原则的条件下,接受认知,迎接这复杂的世界,即使知道这是复杂的世界,但内心也要留出一片空地,活得如这两种颜色一样简单。知世故而不世故,生活方能游刃有余
4.舒适区边缘: 压力太大会让我们止步不前,贪恋舒适区必然会走向退化,结合适当的压力反而是促使我们慢步成长。
5.减压小秘诀:不同时设定很多目标,主动降低期待,不急于看到成果。
下篇:做成一件事的技法
1.认知驱动: 真正的目标和动力来自我们对一件事情清晰而长远的认知,运用认知的力量驱动自己,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方法: 学习相关理论(目标,认知)——清楚背后机制(一件事情本质的好坏)——寻找意义(长期主义)——感受好处换取正反馈(输出)——形成圆环
一 看清机制,防止盲目努力;
二 寻找意义,注入长久动力;
三 感受好处,体验当下愉悦。
2.写下来:无法消化情绪的时候,写下自己真实的想法——到底在难过什么?
原因: 情绪脑>理智脑
处理的优先级>理性思维
情绪脑智能上<理智脑
写——整理思路——清晰力——找到人生目标和方法
写——激活大脑皮层的语言区和书写区——得到缓冲——恢复理智和理性
写——深度思考——产生更多关联,想要的方法呼之欲出。
也就是说千丝万缕也只能从一个针眼穿过,不妨一个个捋清,找到头绪—根源在发出问题。
一是这个事件为什么会发生?
二是我能从中汲取什么教训?
专注: 杂念——分心走神——元认知——虚拟审视(可信理由),现实完成——清空工作记忆
想:逻辑思维(问题)
写:锻炼深度思考能力
想到写:模糊——清晰
写下来:反复打磨,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最准确的含义表达出来,独特意义,清晰深刻
说:思考和表达更进一层
3.强烈愿望+科学方法=快速进步
敢假设+看现实结果=解决方法
逃避模糊+不确定性=人类的本能
困难之路——提出假设策略(通过所有知识和可用信息)——修改,丰富(用最新最有依据,最可靠理由支撑自己)——现实结果(生活是否发生真实改变,接纳现实,降低心理预期)
注意事项:
一是学会将观点与情绪分离。个人恩怨不要带入
二是明确培养习惯和技能不能马上看到真正的结果。耐心
4.一是只做刚需之事(聚焦刚需目标,持续练习)。二是没有期待之心(无畏艰难,不在意他人评价和眼光,短时间掌握不了也没关系,关注当下进步和喜悦)
数量过多(烦恼,焦虑,不集中)
难度太大(忍受不了失败)
只做一件事,缓慢、失败没事。反复,给足够时间坚持练习,降低期待
归根结底都是在以自己过高的心理预期去衡量对方、要求对方,忽视了对方的能力和感受。
深度练习:
今天的学习是为了进步
写下来——检验学习方法是否有效
错题不错,搞明白后不会忘记——学习的底线
技能学习:
知识——当成技能练习
知识——运用的频率,速度,熟练度
心态慢(少,慢)——动作快(精,细)
认知学习:
获取高质量的知识——获取并亲自钻研一手知识;
·深度缝接新知识——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
·输出成果去教授——让自己的实际生活发生改变。
5.环境:B计划(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痛苦和无聊)——跨界——换脑休息——打造另一个维度的能力——秘密,独自潜行
正视环境——环境影响行为——节约时间——借力上游(偷偷努力)——努力改变环境
读书:
读书——单一思维
实践——多思维
不能单一的读,没有实践的阅读到最后只会成为“读了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调动多维度学习,眼睛看的,耳朵听的,手里写的,心里想的。
但还是要读书1.成本低2.改变环境3.丰富见识和思想4.为实践和提升储备能量5.智力巧取
在你困顿的时候选择读书是最好的时间。
6.成事:1.有强烈变好的愿望2.行动力变成认知驱动3.寻找人生目标,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自发地做一件事,并让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或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培养技能——有价值——利他——可复制——跨界——写下来——假设——只选一个重要目标集中心力——现实结果
有压和无压的状态下驱动力的转换
有压——被动,改变环境,改变自身
无压——主动,思考人生
人精通一项技能需要七年,七年后我们又是全新的自己,七年就是一辈子,给自己放宽时间专注做成一件事,不会变的焦虑。给自己创造安全感,只要行动就不会晚。1.刻意练习:花大量时间对作品持续打磨。2.实践练习:确保付出有所收获。
原创作品也可以让我们过上“顶级的生活”且是人人都可以尝试拥有。消费:我们的吃喝玩乐,都是消费别人生产创造出来的。生产:上班工作,迫于生活压力,我们上班工作,生产仅高于消费一层,创造,有无限价值。你在哪一层?
1.有输出意识2.让输出有价值,一定要创造出独一无二且对自己和他人有长期价值的东西3.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