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佛法是在心智层面进行自我调整的具体方法

什么是佛法?万法唯心,万法唯识,究竟什么是佛法?

按照我们常规的认识,写在佛经上的,就是佛法,就像在现实生活中,写在法律条文中的文字就是法律一样。

但是,佛法并不是佛经上写的那些文字,而且,也不是释迦摩尼佛说的那些话。这些,我们一般都以为是佛法的,其实都不是佛法。

这是我们的误解!

那么,什么是佛法呢?

真正的佛法,是非常具体的,在心智层面进行自我调整的具体方法。

比如,当您会在心智层面,让自己观自在行深,这是佛法。比如,当您会在心智层面,让自己善护念,这是佛法。比如,当您会在心智层面体验到,内在的自己既不在外、也不在内,这就是佛法。

真正的佛法,是佛经文字背后所承载的,非常具体的,在心智层面进行自我调整的具体方法,是一种「心智实操」。

佛教中有句话,我们一定非常熟悉:「万法唯识,万法唯心」。

这个「唯心」,不是唯心主义的的唯心,而是说所有的佛法,甚至包括其他的正法,都是通过「心智实操」入道的,那么,如何才能入这个道呢?

就是「唯识」,通过对自己的「认知—行为」的反向、深入认识,感悟到自己的心智层面,这样就有可能学会「心智实操」。

这是「万法唯识,万法唯心」的真正含义!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佛经,其实,都是释迦摩尼佛根据不同弟子的具体情况,在不同时机下,引导弟子们认识这种「心智实操」。

对舍利子讲了空,对须菩提讲了布施,对阿难提了七问。对一个笨弟子教了扫地。

我们会发现,释迦摩尼教弟子,与今天的教育有个非常明显不同的差别。今天的教育一般都有统一的教材,教的内容也有统一标准。

而释迦摩尼佛教弟子,则没有这些,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具体情况,根据时机,随机应变,只要能够引导弟子认识到这种「心智实操」,任何方法,任何手段都是可以用的。

这和孔子对弟子讲仁很像,孔子讲仁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也是根据不同的弟子,进行不同的讲解。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样教人,对于老师来说,不是很费劲吗?对弟子来说,其实也是很费劲的。

这是因为,但凡能用语言、文字交流的内容,都是建立在交流双方共同经验之上的,没有共同经验做基础,任何内容都是无法进行人与人之间沟通的。

这种「心智实操」对于释迦摩尼佛的弟子们来说,就缺乏这种与老师共同的经验,所以,作为老师的释迦摩尼佛,既没有办法通过「语言」传授给弟子,更没有办法通过「身传」比划给弟子看。

只能根据不同弟子的具体情况,在弟子本身苦苦琢磨、参悟的前提下,契合一些时机,进行引导、点化。

所以,释迦摩尼佛当时讲的话,以及现在我们看到的佛经,都是释迦摩尼佛在引导、点化弟子认识真正的佛法,这些话、这些经文,本身并不是佛法。

真正的佛法,作为老师没法直接教,释迦摩尼佛涅槃前说自己未曾说过法,就是这个道理。

老师没法直接教,作为学生也没法直接学,只能靠悟。

什么是悟?就是超越现有的知识,现有的理解,去获得一种超越已有经验的重新认识。

放到学习佛经的角度来看,学习佛经一定不能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认识去理解佛经。这样的理解,永远都不可能感悟到蕴含在佛经文字背后的佛法,用佛教的说法要学会「破文字相」。

真正要学会佛法,精力必须花在「心智实操」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 涌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环形,密密麻麻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做成的。在博物院的院子里,这样的一个东西和黏土之约有什么...
    伐木之丁阅读 287评论 0 0
  • 中国人的逐步富裕和健康意识的觉醒催生了特有的社会现象—马拉松热,如何让跑步热一直热下去,让跑步健康、持久的一直进行...
    肥皂说阅读 3,865评论 10 66
  • 如何实现时间利用最大化? 时间管理往往与自律是挂钩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养成自律的习惯呢?小六在书中给出了答...
    梅梅_c7d4阅读 25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