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05回听课程实践打卡】
1、回听的课程:“崔律·100天精力和时间管理训练营”第10.4讲 强大的“言灵”
2、温故:
✪1✪多想好的
心中想什么关注什么,能量就会流到哪里。因此我们要想好的,关注好的方面。
每个人每天大概会有六万个想法,想法像一颗种子,多想一次就像给它浇水施肥,想很多次的时候就会长大。
✪2✪多说好的
说话选择:避免说否定的,贬义的,消极的负面词汇,多说肯定的,积极的,吉祥的话语。
因为宇宙不会识别不要,只会识别关键词。
因为孩子或对方(听话者)很容易记住一些关键词。且大脑会自动联想那些关键词,是很难避免的。
✪3✪多写好的
小确幸,小成就,开心的事都可以写出来。放入能量宝盒。写一些好的,写下来的文字能持续的发挥作用。说出来的话有“保质期”
口头说和写都会有魔力。
3、知新:
1)关于应该的两个补充:当想用应该来推测某种结果时,最好使用“多半或者可能”。当应该作为义务时,可以使用这种道德义务要求自己和家人,不能要求他人。
2)大多数人其实都在想自己不想要的事物。或者说,他们都在想着自己想要事物的对立面。你心中想的时什么,你关注的是什么,你的能量就会流向哪里。得到新启发。
3)如果真的每个人每天有6万个想法,如何改变我们的想法呢,只好通过语言来着手。表达的基本原则:避免说消极、负面、否定的词汇。尽量使用积极的、肯定的、吉祥的词汇。一个谎言说多了不小心会成真的,因此正向的谎言要多说,负向的谎言要少说或尽量不说。
4、实践亮点:
第一、发现自己在真正想要什么上所倾注的时间很少,自然谈不上心力,能量自然留不过去。
基于这两天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我遇到问题就会进入同样的消极思考模式,惦记同样的问题。一是我的思维模式需要改善,而是我真正在意的事情就在里面。因此我开始重新思考我为什么在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这件事上的时间那么少。
第二、为什么我也是大多数人,也总是在和自己不想要的事物进行抗争?
1)不刻意思考,大脑自然选择容易的事。思考真正想要的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并不比想出自己的梦想要简单。所以大脑会可以逃避,自己心力也会主观逃避,用不想要这个的排除法来得过且过,因此会出现战术上的勤奋自欺欺人。
2)来自性格深处的弱点。随和,换句话说咩有原则,也就咩有主见。因此在需要仔细辨别,严加区分的时侯也会被随和所迷惑。长期下来就形成了觉得差不多就行马马虎虎的心态。
3)不够自信。不相信自己的选择,因此会盲从会随波浊流(这里也有受父母影响的因素)。不自信到害怕承担选择之后的没有达到预期的后果。不够自信所以不敢去挑战,所以在温水里做青蛙。
5、疑问:
基于“你心中想的时什么,你关注的是什么,你的能量就会流向哪里。”有没有什么模板和套路来帮助自己思考自己想要的,换句话说如何识别出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不是盲从的?
6、其他想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