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作为这篇文章的开场
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上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味儿的时代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欢的,一天天的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
记得前几年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火爆网络,当时就觉得这个当事人很牛逼。几天前偶然得知这句话背后的故事,当事人是一中学心理辅导老师,几乎没什么机会真正了解学生,在偌大的学校,本应该是最有活力的地方,但她的办公室却非常的冷清,孤单,而作为老师,她也感受不到别的老师带出一帮学生的成就感,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让这份孤独感显得更加悲凉。她当时还年轻。如果是我,我无法想象我在一个冷冷的、少有学生访问的12层楼的办公室里坐一辈子。所以她写出了这简单的一句话,我想,这几个字就足够了,其它再多的抱怨和解释都不是她的风格。
这简简单单的十个字,说出来多少人的心声。
我还这么年轻,怎么能如此轻易的过上别人眼中安逸的生活,但是很多人没有这份勇气,未知永远是让人恐惧的,一句我没有准备好,一句我担心如果放弃这样的生活会变得更糟,所以看到有这样一个如此霸气的人出现的时候,我们会为她鼓掌,因为她做了我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
我很庆幸,我也要跟随这位老师的脚步,出去看看,因为我觉得我还很年轻,失败什么的我承受得起。我也很庆幸我的家人都很支持我,很多朋友在我这个年纪已经成家,有的孩子都好几岁了,但是我依然觉得我还很年轻啊,现在不出去看看,我真怕我永远也出不去了,以后大了考虑的事情会更多,更舍不得离开。但是我知道这条路并不好走,甚至会走的很艰难,但我依然下定决心要去试一试,去节奏更快的城市。
之前和一个在深圳做设计的老乡聊天,发现他已经回到重庆了,他告诉我在深圳,要有点梦想才能待的下去,当时我就在想我还有梦想吗?有些人离开了深坑,而像我这样的人依然会源源不断的想过去看看,在之后的一次大学舍友深夜谈中,更加坚定了我入坑的想法,于是在第二天,我就跟HR提出了离职,说实话,当时一切的纠结,一切的矛盾都烟消云散,我为我自己做了一个没有退路的决定,没什么好犹豫的了,好不好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之前看到一篇推文,大概是这样子的:
一个声音说,我想选择安逸。
一个声音回答,“如果有机会的话,千万不要贪恋安逸和温暖,你要在年轻的时候,住在一个大城市。”
一个声音说,我现在就想选择在小城市扎根,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一个声音回答,“你只有早早看见过最好,享受过最好,体验过最好以后,你才有资格说,我选择在大城市生活,还是选择在一个宁静的小城市里生活。你只有见过一切,你才有资格选择。”
一个越来越大的疑惑,如果我选了,会不会后悔?
不,你不会,当“你见过这个世界上的好,你见过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你知道你值得一切更好的东西,所以你会更加笃定,更加心无旁骛地努力。”
而这一切,在大城市才能遇见。
现在我身边依然有朋友处于这种矛盾纠结体当中,出去的理由很多,留下的理由也很多,就看我们怎么选择。每一条路注定会通向不同的结果,而朋友的建议最终也仅仅是建议,做决定还是得靠自己,因为没有人会为你的决定负责,需要负责的只有你自己。
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敢于经历多少挫折,这与行业无关,只关乎勇气;
是的,我们许多人与一线城市的距离,不过是差一颗进取的心。
人生的牌局就是这样的:你手上没有双王四个二,有王炸的人老早就叫了地主了,可是,也不总是地主最后能赢。你说对吧?
下面用这段视频作为结束,看完希望能对还处于迷茫中的朋友们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