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这样一个线上书店和电子阅读普及的年代,在今天这样一个曾经说是实体书店可能消失、如今却越开越炫的时代,“书从何来”似乎完全不成问题。
但在半个世纪之前,即便是美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高度发达的国度,要想便捷地读到心仪的书,最难解决的还是书的来源问题。可以这样说,在一个不好(第三声)读书的年代好(第四声)读书,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
由此,我们看到信中经常会出现与第61封信件起手的“《中国时报》刊出《谈看书》后寄了三份来,所以分寄两份给你和信正”类似的互寄书籍的话语,而在更早的六十年代“张信”中,张先生拜托夏先生求书、买书、寄书的文字始终不绝于信件往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