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大地,人杰地灵,巍巍衡山,逶迤800余里,自古即是道佛合流之地。
唐开元年间,一个年轻的僧人来到南岳衡山。这年轻僧人身长七尺,相貌奇异,据称其“牛行虎视,引舌过鼻”,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有熟悉他的人知道,这僧人乃汉州什邡(今四川什邡县)人氏,俗姓马,名道。直到很多年后,这年轻人的名字被写进了中国禅史中,只因他单挑南岳道脉,以“即心即佛”的理论大弘南宗宗旨,在南禅宗中一枝独秀,正应了当年慧能的
预言:“佛法向后从汝生,马驹踏杀天下人。”他就是被人称为“马祖”的道一禅师。
800里衡山是修道者的天堂,是出家人的处女地,这里处处是寺庵,山山有茅棚,无数的修道者一批批来了,又一批批走了,他们带着各自的心意来到这里,又离开这里,然而正如当初释迦牟尼所言,正所谓“修道如牛毛,成道如牛角”。怪不得有人叹息道:衡山是得道者的宝山,是失道者的遗憾之地。
道一来到南岳衡山后,立即选中一处向阳的山坡地,于一块巨石上结茅安禅。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无论是晴天丽日还是刮风下雨,人们总是看到一个魁伟的身影端坐在那尊大石上。他像是一尊坚韧的雕塑,又像是一棵生根的大树。他坚韧的身影让人们相信,无论什么样的信念,总会在那种坚韧面前化为既定的现实。
道一的行为当然地引起外界的注意,然而道一当时并不知道,在这些注视的目光中,有一道目光对于他是至关重要的,那目光来自一位不凡的宗师,这宗师不是别人,就是延续了慧能的禅法,并于日后创立了禅宗沩仰、临济两大宗派的怀让,人称南岳怀让禅师。
当时的怀让住在附近的般若寺里,那巨石上年轻人坚忍不拔的身影其实早就印到大师的目光中,大师开始观察这个年轻的僧人。怀让知道,这年轻人既有不凡的形象,又有坚韧的个性,将来必是禅门法器。然而,怀让知道,坚韧的意志并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就像很多误入歧途的年轻人一样,他们总是以为禅是坐出来的,坐禅即可成佛。他们又哪里知道,禅是一种智慧,禅是心智的一次突然迸发,不明白这一道理的禅人,哪怕坐穿身下的顽石,他也永远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怀让走近了道一。这实在是一个非凡的历史时刻,就像天上的电光石火,就在那阴阳相交的一刹那,天地间便会产生一道划破长空、照彻人类的弧光。
“年轻人,我观察你很久了,你为什么总是一动不动地坐在这里呢?
道一抬头看了看这位前辈,说:“成佛啊。”那省却的半句话是:“你连这个也不懂吗?”怀让不再言语。
下午,怀让又来了,这一次,怀让不再与道一搭讪,他捡了块断砖,在道一的面前霍霍地磨了起来。
道一睁开眼朝这位前辈看了看,接着又闭起眼来,进入他的禅定之中。不多久,道一终于还是睁开眼来,那霍霍之声毕竟影响了他的坐禅。只见那前辈仍在卖力地磨着那截断砖,他磨得十分起劲,豆大的汗水从他的额上流下来,他来不及挥手擦去汗水,仍在认真地磨着,年轻人皱了皱眉头,接着又闭上眼睛,继续寻找显然,这霍霍的磨砖声干扰了年轻人的禅定,年轻人不得不从他的世界中拔出身来,他有些不悦地说“大德,你到底在干什么啊?”
怀让撩起衣襟擦了把汗,头也不抬地说:“磨砖啊!”
“磨砖干什么呀?”这一次,年轻人是怀着几分好奇地说。
我需要一面镜子,一面用来照心的镜子。”怀让说。
道一笑了起来,说:“你真傻啊,自古只有磨铜为镜,哪有磨砖为镜的呢?你就是把那砖磨成碎粉,也休想求得你希望的镜子。”
怀让终于停止了手中的活计,他把那只剩下一小片的烂砖随手扔进了不远的峡谷中,并以一种漫不经心的口吻说:“磨砖不能成镜,可是,你坐禅就能成佛吗?
道一怔了怔,过了一会儿,道一突然跳起来,他疾步向前,当即在这位前辈面前跪下,说:“大师,感谢您的点拨,弟子愚顿,以为坐禅即能成佛,请大师慈悲,为弟子开示知识。
天边的落日把远处的山峰笼罩在一片霞光之中,怀让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他的烂砖不能磨成明镜,而眼前的年轻人一颗高贵的心却可以发出耀眼的明亮来。
山道随着一阵悦耳的铜铃声,一辆牛车顺着悠悠地走过来,那驾车的老者一甩鞭,顺口唱起一首古老的歌谣。于是二人,不约而同地朝那牛车行走的方向侧过头去。
怀让指着那辆牛车说:“年轻人,那驾车的老者要让车前行,他手中的鞭子是打牛好呢,还是打车好?道一说,明白什么了。
大师,我明白了。说来听听”。
道一又怔了怔,显然,他还不能把刚刚悟都的道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于是,怀让又说:“你成天在这儿打坐,究竟是欲坐禅呢,还是欲成佛?若说是欲坐禅,禅不拘形式,行住坐卧,处处皆禅;若说欲成佛,佛则不拘于外相。现在,你懂了吗?”
怀让的一番话,让年轻人如喝了甘露一样清凉畅快,他再次向面前的前辈伏身礼拜,说:“我懂了,我心如车,若想心定于佛,便应用心,而非用身。那么大师,请问如何用心,才合于无相三昧?”
怀让慈爱地看着这个年轻人说:你学心地法门,如农夫下种,我说法要,如天降雨露,你的因缘凑合了,自然能够见道。从此,年轻的道一追随在南岳怀让的身后,整整10年时间。
据说怀让有6位弟子,都得到了他的印可。有人曾问怀让说,你的这些弟子,他们各自得到了你的什么?怀让说,一个得到我的眉,所以他威仪具足;一个得到我的眼,所以他顾盼有神;一人得到我的耳,此人善听正理;一人得到我的鼻,此人善于和气;一人得到我的舌,此人善于谈说;唯有一人得我之心,此人上通天理,下达古今。怀让又进一步说:“得吾心者,道也。
离开他的老师,道一来到江西,先是在佛迹岭后又住到钟陵的开元寺,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人们称他为“马祖道一”。
来到江西的马祖道一开始宣扬他的“即心即佛”理论。他向大众说,应该相信自己的心就是佛,心外,再也没有什么佛了。一个人要做到不思善不思恶,净秽两边都不沾不靠才能见佛。人的心里会产生种种事物,但只要明白这些事物虚空,这种产生的感觉也就消失了。明白了这一点,人就可以随便做什么,穿衣吃饭,随遇而安,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有一个和尚还是不明白,于是问他说:“大师为什么总是说什么即心即佛(这个心就是佛)呢?”
对于这愚顽的和尚,道一只好回答说:“不为什么,只为防小儿哭。那和尚还是不明白,又问:“小儿不哭了又怎样了呢?”
“那就非心非佛好了。”道一说。从此以后,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就开始流传开来,成为道一以后的禅师们理论的核心。
马祖道一入室弟子达100余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各据一方的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