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听先导课,才发现一直以来我对《蜀道难》“以手抚膺坐长叹”的误读。“坐”在此处是“徒、空”的意思。这个意思在古诗文中是“空”的常见意思。比如“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江淹《望荆山》),又比如“胡为坐自苦,吞悲仍抚膺”(白居易《反鲍明远白头吟》)。取这个意思,诗句这样解读“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然地长吁短叹”,极言蜀道之高俊险要。我一直理解“坐”就是那个最简单的动作,按照最真实的体验去解读了,登临高处,双膝酸软,“坐”是下意识的反应。其实,真正的险峻之处,怕是想要坐下来都不得吧!哈哈,我这误读险些闹笑话。
当然,对文学作品的误读,不一定只有坏处的。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三峡》一文中,提到小时候对“朝辞白帝彩云间”一句的误读:我读此诗不到10岁,上来第一句就误解。“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当然是一个人,李白一大清早与他告别。这位帝王着一身缟白的银袍,高高地站立在山石之上。他既然穿着白衣,年龄就不会很大,高个,瘦削,神情忧郁而安详,清晨的寒风舞弄着他的飘飘衣带,绚丽的朝霞烧红了天际,与他的银袍互相辉映,让人满眼都是光色流荡。他没有随从和侍卫,独个儿起了一个大早,诗人远行的小船即将解缆,他还在握着手细细叮咛。他的声音也像纯银一般,在这寂静的山河间飘荡回响。但他的话语很难听得清楚,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就住在山头的小城里,管辖着这里的丛山和碧江。
虽然作者说“多少年后”,“知道童年的误解是多么可笑”,但我觉得这样的误读给了他最珍贵的审美体验。
有学者考据《再别康桥》中“那河畔的金柳”这一意象说“金柳”只是柳树的一个品种。这一个“金”字曾经给过我这样的想象:起身登上轿辇的新娘,纤纤碎步,曼妙身姿,夕阳为她着上一层金色的边。当这幅画面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时,柳的柔美的枝条,柳在那个特定的情境下镀上的那层美丽的色彩,诗人对康桥的留恋不舍等等深沉之爱,我有了更深入的体会。